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产教融合视角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培养具备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保障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为促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能力
引言: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实践教学和产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评价,而产教融合要求教师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一背景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对于产教融合的实施至关重要。
一、践行数字化教育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数字化教育以其资源丰富、交互性强、信息更新快等特点,逐渐成了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数字化教育的理念和技能,将数字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数字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最新的科技成果,通过教育技术相关课程或培训班学习,提升自己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并学习使用各类数字化教学工具和平台,精通在线学习资源的搜索和整合,借助数字化教育工具的力量成长。教师应积极应用数字化工具和技术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可以利用广阔的互联网资源,选择适合学生的数字化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等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创建互动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在线讨论、小组合作和项目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在线学习和知识分享,教会学生使用电子文献、学术论坛和专业社交媒体等资源。通过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扩展数字化培训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需求。可以通过数字化虚拟教研室广泛开展教研活动,探索数字化教学在不同学科和教学环境下的应用效果。教师还可以开展教学实验和行动研究,通过试验和比较不同的数字化教学策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经验。
二、强化行业实践
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企业,职业学校教育本质是技能教育。教师的技能水平下线决定了学生技能水平的上线。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合作项目,为教师提供实践和工作机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教师可以了解最新的工业技术和行业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可以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或产学研合作中心,为教师提供实践和工作机会,并促进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开设双证课程,将学生带入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工作过程和职业要求。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学校可以制定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包括教师技能证等级、教师技能大赛成绩、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成果等。通过综合评价,全面考查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水平。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以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操作环节,注重实际技能培养。
三、专业化教师培养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专业化的培养是典型要素。教育部门可定期组织各类教师教研活动,如研讨会、研修班、教学观摩等,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术。这些培训活动可以由专家学者或业界人士进行授课,以确保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和前沿性。通过此类活动打开教师视野,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打下眼界基础。学校可以建立教师培训机制,设立专门的教师培训岗位,负责规划和组织教师培训工作,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学校也可以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和层次,设计培训课程和活动,包括教学方法、职业技能、行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提升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科研项目申报,让教师深入研究课题,提高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竞赛活动,如教学能力比赛、技能竞赛等,通过参与竞赛活动,教师可以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竞赛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还需要注重与评委、其他参赛教师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互动和交流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增强教师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四、严密师德建设
师德与教学能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师德∝教学能力。这表示师德与教学能力之间存在一种正比关系,即师德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能力的发挥。良好的师德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师德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增强教师的师德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建立师德评价体系:制定明确的师德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供师德培训:组织师德培训课程,帮助教师加强道德修养、职业操守和教育理念,提高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激励机制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鼓励他们树立良好的师德榜样。建立师德宣传教育平台:通过举办师德讲座、展示优秀师德典范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师德建设氛围。强化教师自律管理:建立健全的教师管理制度,规范教师行为,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与教学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校的师德建设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师德修养,同时加强教学能力的提升,使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总之,教师应加强自身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积极参与教育培训机制的建设,并与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这些要素的综合应用将有助于提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怡. “三教”改革背景下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J]. 职业教育, 2023, 22 (08): 31-33.
[2]王延智.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 (06): 208-209.
[3]米娟.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机制探析 [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 (32): 162-163.
[4]马枭. 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探究 [J]. 内蒙古教育, 2019, (26):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