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故事+教唱”模式的幼儿园红色儿歌歌唱活动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以《卖报歌》为例
摘要: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红色儿歌教学,是培养幼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载体之一。笔者通过问卷、访谈和现场调研,发现幼儿园红色儿歌歌唱活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红色儿歌内涵教学不深入、教学频次较少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故事+教唱”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故事为线索,以歌曲为载体,以传递核心价值观内涵为核心。文章以《卖报歌》为例,介绍了该模式的实践应用。该教学模式旨在为红色儿歌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支撑,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红色儿歌故事;幼儿园歌唱活动;幼儿音乐教育
基 金:2022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红色星球探索记—儿歌背后的故事编号 S202213806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于2023年6月2日发布,强调学前教育应立德树人,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时代新人奠定基础。在幼儿园音乐领域,歌唱活动占据重要地位。教师们需引导幼儿感受儿歌旋律美、歌词韵及其深刻意义。教授红色儿歌时,需投入更多心血与智慧,探索有效传递儿歌内涵和精神的方法,实现音乐教育与德育的结合,达成传承中华文化、培育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因此,研究并实施有效的红色儿歌教学方法意义重大。
一、红色儿歌的内涵
红色儿歌是指在革命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了适应革命发展的需求而创作的儿歌。[2]其内涵植根于中华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它们不仅仅是旋律优美的歌曲,更是承载着红色精神,传递着红色理念的艺术形式。
红色儿歌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首先,红色儿歌所体现的核心内涵在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弘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核心价值观。
其次,红色儿歌的内涵体现在红色文化传承上。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它代表着革命的精神和传统。红色儿歌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的形式,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再次,红色儿歌的内涵体现在红色精神传递上。这些歌曲,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情的表达,让幼儿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红色儿歌教学现状
本研究采用问卷、访谈、现场观察等研究方法,系统地收集了幼儿园红色儿歌教学的相关数据。30位受访者均来自某市幼儿园一线,涵盖教研员、班主任、配班教师及正副园长等职位,本科学历占比77.78%,具有3-8年教龄教师占比85.18%,教龄大于8年的教师占14.81%。调研结果如下:
(一)红色儿歌教学频次较少
尽管许多教师倾向于选择含有红色元素的儿歌作为教学内容,但从教学频次的调查看来(图1),81.48%的幼儿园在一学期中仅安排了2-5次的红色儿歌集体教学活动。这一数据表明,红色儿歌在教学内容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其在教学安排中的实际频次并不高。
(二)红色儿歌的教学开展不充分
经过对“红色儿歌在歌唱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的词云图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视频、图谱、游戏、讲故事、律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在红色儿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尽管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但由于时间限制,教学设计尚显不足,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往往未能充分理解当前环节的意义,便匆匆进入下一环节,导致红色儿歌的教学开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红色儿歌内涵教学不深入
红色儿歌所蕴含的精神意义,源自于其所承载的红色历史与故事。能否将这些红色故事与相应的儿歌紧密结合,成为衡量我们是否成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文化传承”以及“传递红色精神”等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标准。根据调研结果,虽然高达74.01%的教师对红色儿歌有所认知(如图2所示),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仅有33.33%的教师能够充分结合儿歌背后的故事进行教学(如图3所示)。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聚焦于教授歌唱技巧与游戏体验,而忽视了对儿歌深层精神内涵的引导与启发。这导致幼儿在学习红色儿歌时,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精神内涵。
三、“故事+教唱”模式实践策略
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团队将红色儿歌及其背后的故事与“故事情境教学法”相结合,构建“故事+教唱”的红色儿歌教学模式,力图全面提升幼儿的学习体验感、参与度。
(一)提高教师对红色儿歌的认知,让红色儿歌不只是“儿歌”
为增强教师对红色儿歌的理解,应将红色儿歌视为超越“儿歌”范畴的教育资源。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故事+教唱”的教学模式,选取富含教育价值的红色故事作为核心教学内容。这些红色故事源于丰富的红色儿歌库,对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此模式中,儿歌、故事及其内在精神形成整体,共同发挥作用。红色儿歌不仅是旋律与歌词的组合,更蕴含深刻教育内涵,是幼儿园教师需深入研究和利用的资源。
(二)破旧立新,打开红色儿歌教学新思路
“故事+教唱”的教学模式为红色儿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充分展示了文学、戏剧与音乐间细致而深刻的关联。该模式巧妙地将三者融为一体,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创新空间。儿歌多样化的展现形式为幼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
(三)强调红色儿歌教学以故事为线、歌曲为体、精神为魂
以故事情节和角色扮演为主导,巧妙地将教学活动融入故事之中,使幼儿在学唱红色儿歌的过程中,能够深刻领悟故事所蕴含的红色精神。通过歌唱的方式,幼儿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不仅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唱兴趣,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四、“故事+教唱”实践案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故事和歌曲是传递价值观和智慧的两大重要载体。它们各自独特,却又相辅相成。这种“故事+教唱”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更容易记住这个故事,还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中国红色故事的内涵与意蕴。
(一)选材
为了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又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选取蕴含深厚故事或时代精神的儿歌,并将这些故事改编为适合幼儿的剧本。
例如,歌曲《卖报歌》以其简洁明快的歌词和轻快的旋律深受喜爱,儿歌背后的故事具有深刻的育人内涵。这首歌曲发生在“九一八事变”时期,描述了报童“小毛头”在寒冷的冬日里,为了救治生病的母亲和分担家庭压力,穿着单薄的衣服卖报纸的情景。幸运的是他得到了音乐家聂耳和安娥的帮助,走出了困境。
(二)红色儿歌故事的呈现形式
选材后,就要“演故事”,这种方式是指教师团队或幼儿将改编好的故事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出来,其形式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够给予幼儿充分的参与感。
例如,在教授《卖报歌》时,研究团队首先组织教师撰写剧本、研究角色、设计舞台,力求重现儿歌的创作背景,让儿歌“活起来”;其次,严格打磨剧本、琢磨角色细节,反复排练。动情的演出,将幼儿代入情境当中,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三)教唱环节——紧扣故事主线,在故事中学、在情境中唱
故事讲述结束后,幼儿仍处于故事情境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此时是教师开展教唱环节的最佳时机,教师应“紧扣故事主线”利用故事人物和剧情带领幼儿学唱儿歌,让幼儿在故事中学、在情境中唱;从故事开始、以故事结尾。
例如,在《卖报歌》的教学中,感人至深的故事情景剧为幼儿和”小毛头“之间建立了一座情感共鸣的桥梁,教师抛出问题:“你要怎么帮助小毛头呢?”幼儿提出“帮助小毛头卖出报纸”的主意,教师随后进行歌唱教学,幼儿从始至终沉浸于卖报歌的情境当中,帮助小毛头的强烈欲望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教师让幼儿思考旧中国与新中国的不同,引导幼儿树立起“少年强则国强”、“珍惜当下美好生活、对未来心怀希望”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结语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明确指出:“任何一国的国民,尤其是那些自认为知识水平较高的国民,都应对其本国的历史有所了解。”[3]这些红色儿歌,通过细腻的叙事和澎湃的革命热情,传达了创作者对党和国家的赞美,以及对时代楷模和英雄的崇敬。它们旨在激发幼儿对国家历史的自豪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引导他们对过去的苦难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坚定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信念。人身百年、立于幼学,“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故事+教学”的红色儿歌教学模式始终坚持以儿童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红色教育更加生动、鲜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EB/0L.hto:hwww.moe.gov.cnivb xwtb/s2481202009120200907 485819.himl,2020-09-07.
[2]邹霞.抗战时期红色儿童歌曲的创作[J].音乐创作,2019(10):113-117.
[3]李吉林.“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研究,1994,(01):51-58
[4]刘笑彤. 故事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实践研究[D].大理大学,2023.
[5]钱穆.国史大纲[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