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潘阳
  
大通媒体号
2024年26期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东旧寨镇大寨联办小学 河北 唐山 064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其明确强调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学生们综合素养水平具有的重要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各方面身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美术课程又承担着培养学生基础艺术素养与文化品质的重要职责,教师就要结合学生们实际的身心发育水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自身教学工作中的全面渗透。最终从根本上实现学生们艺术素养与传统文化传承能力的共同发展。本文就简要论述了几点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美术作为一门全面培养学生们审美能力与文化意识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已经受到了广大师生与家长的共同重视。而考虑到只注重学生们绘画技巧发展水平的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核心素养培养任务,日常的教学内容中又会涉及到服饰、手工艺、器具、建筑风格等多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就可加强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自身各教学环节中的全面落实。以此结合新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们的美术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其学习视野的有效拓展,实现课程整体育人价值的充分发挥。

一、通过故事的讲述激发学生们的文化传承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中,由于学生们整体身心素养的发展尚不成熟,因此,对其学习兴趣的激发始终是确保其整体知识探究效率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1]。面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考虑到很多美术知识的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学生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不够准确等情况,教师就可加强对各种故事的运用。以此确保学生们结合趣味的故事情节对相关传统文化美术知识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并确保其以更加专注的态度对各种知识点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挖掘。

例如,在引导学生们对我国古建筑中的各种艺术知识进行探究时,其往往强调学生们从建筑整体结构,外观造型、建筑群的布局以及装饰色彩等角度对这些建筑具有的艺术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总结。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先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很多著名的古建筑经过了如此长的时间,仍然能够被保存的如此完善?”在这个基础上,为学生们讲述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成长经历,以及其与夫人林徽因对我国古建筑遗物进行测绘考察的事迹。这样再引导学生们重新分析我国古建筑的特点时,其往往就能够对这些建筑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元素产生较强的探究兴趣与保护意识。

二、通过亲身体验拉近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间的距离

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中,由于自身的生活阅历与学习经验较为有限,因此在分析部分传统文化元素时,很多学生较难从直观的角度对这些传统文化的本质产生较为准确的认知[2]。面对这一情况,考虑到该阶段学生对各种知识的探究更加依赖自身的形象思维,美术学科本身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教师就可积极开展一些形式较为丰富的传统美术知识实践活动。以此确保学生们结合真实的学习体验对美术知识中包含的各种传统文化元素产生更加准确的认知,并通过自身问题分析角度的调整,实现自身美术知识掌握效率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引导学生们对剪纸相关的美术知识进行探究时,教师就可先引导其对基础的剪纸技巧与原理进行全面分析。随后,为学生们展示一些我国民间手工艺者创作的具有丰富寓意的优秀剪纸作品,带领学生们对其的裁剪过程进行模仿。这样由于部分剪纸作品本身难度较高,因此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就能够实现自身美术知识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更加准确地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的智慧,并实现学生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能力的实质性提高。

三、通过创新设计活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活力

随着社会整体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居民们整体的审美观念等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3]。面对这一情况,考虑到部分涉及到传统文化元素的美术知识与技巧已经较难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创新意识又是美术学科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培养任务之一,教师就可在引导学生们完成对传统文化相关的美术知识的分析后,思考其在自身实际生活中的创新应用途径,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创新的美术作品。这样才能通过开放性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们美术学习素养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并有效拓宽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例如,在引导学生们对纹样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们结合自身兴趣,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搜集一些较为多元化的传统纹样图案。随后,引导学生们通过对这些纹样结构与艺术特点的分析,思考其可以适用于哪些现代化的服装、建筑或家具的设计中。随后,再要求学生们通过合作的方式设计一款包含了我国传统纹样元素的美术作品,如各种款式的服装或家具等。这样就可帮助学生们通过真实的学习体验准确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的魅力,并逐渐形成更加创新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标准全面落实的背景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各阶段教学工作的重要开展原则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基础阶段,文化意识又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基础素养之一,教师就可结合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探究自身教学过程中渗透各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途径。最终确保学生们在新颖学习体验的影响下,产生更强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与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并通过其对各种传统文化相关的美术知识的实践,确保其传统文化传承能力与民族自信意识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燕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 新课程导学,2021(23):65-66.

[2] 张颖.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0):481.

[3] 吴晓红. 小学美术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J]. 魅力中国,2021(21):192-193.

本文系:遵化市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课题编号:TSSKL2024-308

课题题目: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策略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