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多元化作业设计提升高中数学课堂质量
摘要 数学是高中教育活动当中的重点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作业的布置,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与知识掌握情况,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作业设计上需要做好创新优化工作。在本文中,将深入研究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多元路径,以期通过作业的多元设计提升教学质量,以期为相关高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多元化作业;高中数学;课堂质量
1 引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作业是不可忽视的一项教学内容,不仅将会对学生的课程知识学习起到巩固作用,且将从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在当前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对于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和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作业设计效果,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优化作业布置方式,体现出作业设计的创新、多元化,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2 多元化作业设计概述
多元化教学,是在新教育理念下形成的教学产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结合教学环境、知识内容,科学制定教学策略,其中体现出了较好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并因此成为现阶段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业作为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将多元化作为一项重点内容体现在其中。在多元化作业设计中,教师要转变传统单一、枯燥的作业设计方式,在作业设计上体现出多元化特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多元化作业任务当中探究知识、提升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提高。
3 提高课堂高中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方式
3.1 考虑学生差异
在数学作业设计中,一项重点内容即充分考虑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对于不同学生来说,其在面对数学知识时将体现出不同的理解,部分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知识要点,而部分学生则需要教师一定的讲解才能够掌握知识。为了帮助课堂当中的不同学生均能够通过作业获得提升,教师在作业设计阶段,即需要充分考虑好学生在思维水平、能力上存在的差异【1】。
为了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是一种有效的设计路径。在教学活动中,根据班级学生在数学能力上体现出的差异,教师可以将数学作业按照不同难度层次进行设计,区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为基础性题目,主要是课程当中的基础知识与重点概念;B层为拔高题目,是在基础题目基础上,对以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在增强联系的情况下,切实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C层为拓展类题目,该类题目具有较高的难度,适合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这部分题目在设计中,不仅将会使学生在解题中拓展思维,且能够使其在适合的能力范围下选择、完成题目,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数列求和”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就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设计:A层,作业内容是练习简单的等比、等差数列求和,使学生通过数列公式的应用求解问题;B层,体现为应用常见的求和方法,使学生在求解问题时使用分析通项、错位相减的知识;C层,可以设置一定关于数列求和的开放性问题,从中拓展学生思维。通过该部分方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较好地面对数学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从中获得提高。
3.2 体现作业趣味
一直以来,数学作业都是枯燥、单一的代表,学生在面对数学作业时往往难以形成兴趣。实际上,高中生的好奇心、创造力都非常强,其对于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作业也具有较高的需求。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中,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该种心理特点,将传统书面、单一的作业方式进行转变,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挑战性的作业,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作业,在感受作业趣味性的同时,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2】。
如在“三角恒等变形”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三角函数相关作业,安排学生在课下结合作业任务进行自主探究,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的答案,研究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都有哪些事物能够较好地体现出三角函数价值。在作业中,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事物的基础上,结合情况编写出应用题,并通过探究获得问题的答案。在课堂当中,学生将以小组的方式讨论,互相激发灵感、指出不足,在发现、分析问题当中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水平,同时从中充分地感受作业学习乐趣。
3.3 培养实践能力
在数学课程的学习当中,其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实际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间具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充分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从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尝试使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帮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就是实现此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作业设计中,需要始终将学生思维作为作业设计的重点任务看待,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与书面作业,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升应用能力。在此当中,学生不仅具有了将知识付诸实践的机会,且将从中良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较好地实现了数学知识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变【3】。
如在“直线交点坐标与距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完成知识的讲解之后,可以布置课堂作业,安排学生从中进行深入地思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具体的场景:某地区在发生灾害之后,工作人员需要从A点将物资运送到受灾现场。两者之间的道路有两条,即AB和AC,其中,AB之间的距离为110km,AC之间的距离为160km,BC之间的距离为50km。因为情况紧急,需要尽快将物资送到灾区,要求在灾区内寻找最短的线路距离。这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作业,教师在设计后,可以在课堂中布置给学生,学生将充分结合实际探索问题的答案,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4 体现创新思维
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传授教材上的知识,也需要帮助学生从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可以设计一定的开放式作业,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其最大程度发挥数学知识价值,形成创新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对于不同学生来说,其爱好、特点各不相同,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学生都能够从中获得提升。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科学选择作业类型,体现出作业的开放性,保证通过作业的布置能够同时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从中获得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增强协调配合的情况下,提升思维水平【4】。
如在“空间几何体”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主题为“数学创意生活”的开放性作业,安排学生应用学习过的几何图形、数学方法、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作业当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设计装饰品,主要将几何图形作为设计的方向。在该作业当中,学生将有机会从中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在活动中体现创新思维。
4 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布置作业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通过课后作业的科学布置,将有利于学生提升数学知识、强化思维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要求,以多元化方式设计数学作业,使学生在多元化作业中感受数学课程兴趣、提升数学综合思维,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宝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4,26(08):173-175.
[2]刘锦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多元化评价策略[J].天津教育,2024,(03):22-24.
[3]唐金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应用策略[J].好家长,2023,(21):88-90.
[4]李涛.高中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应用[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05):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