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建党百年来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基本经验及现实启示
摘 要: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以“救国”“兴国”“富国”“强国”为主线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教育的辉煌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回顾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的历程,总结和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一步阐释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实践载体及总体要求。从中共一大召开到二十大胜利闭幕,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征程上奋斗了一百多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总结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基本经验,对扎实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基本理念
话语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思想的载体。马克思认为,话语不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语言简单构成,而是包含在人们“亲缘关系、语言、共同的过去和历史”中,构成了话语的语言统一系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与时代主题密切相关,话语理念的转换是党的理论进步的体现。
(一)话语
在语言学中,话语具有丰富的意涵。西方语言学最早将“话语”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以话语本身的内涵为重点。话语是“语言学中具有前理论地位的行为单位,是话段的集合”。美国学者提到,所谓话语,意为“在一定的历时空规限下相互联系的思想,它嵌在文本、言词和各种践行之中,关涉寻找、生产和证实‘真理’的各种程序”。福柯指出,“话语是一种权力关系。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谁无发言权”。马克思、恩格斯也研究过话语,他们对话语的看法散见于著作中,如书信、论文、诗歌等。马克思认为,话语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语言也和意识一样,由于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
在现代汉语中,话语是指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话语是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人与人进行沟通的一种语言行为,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不同领域的学者对话语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进行了界定和建构。有学者认为,话语是一个完整的语段,通常限于指单个说话者传递信息的连续手段,具有语言、文本、实践三种形态。
(二)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爱国主义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热爱祖国、为之献身的坚定意志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不同的主线。但从本质来看,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凝练。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以其本源性的显著标识,在中华民族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上指导爱国主义实践的开展。目前,学术界对爱国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不同人群的爱国主义教育、某一时期或某一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思想研究,从话语角度对爱国主义教育展开研究的较少。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语理论为基础,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由话语立场、话语内涵、话语传播、话语方式和话语表达五大要素构成。
二、建党百年来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历史演进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具有深刻而伟大的意义”。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主题。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复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创立了“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救国”为主线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要矛盾的冲突中、在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肩负起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围绕用什么主义“救国”、怎样“救国”这一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站在人民立场上,围绕“救国”展开话语构建。1919年,中国汇聚起了爱国救亡的怒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响彻天地。李大钊喊出“社会主义的胜利,是Bolshevism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学习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潮流,很快便涌现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以磅礴的气势宣传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思想,他提出要不怕天、不怕鬼、不怕死人、不怕官僚、不怕军阀、不怕资本家,只有用革命的手段夺取政权才是出路。在救国的道路上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斗争”等。在话语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党先后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小组、北京、武汉、长沙、广州及海外留学生马克思主义小组,将《共产党》《劳动音》《新青年》等刊物作为党的公开理论刊物进行通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开办文化补习学校,发动工人,成立工会组织;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著作,运用报纸、杂志、文工团、广播等传播手段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言论做斗争。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兴国”为主线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历史巨变,从此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给新生政权带来巨大考验。这一时期,围绕“兴国”开启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新篇章。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服务。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毛主席提出“坚持党对运动的领导,动员全党并吸收民主党派参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打破关门主义和神秘主义”。通过举行座谈会、群众会、诉苦会,利用电影、幻灯片、报纸传单等不同形式开展工作。在保家卫国上,我们党提出“不要四面出击”“抗美援朝”“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学英雄、争立功”的口号,将英雄事迹编成歌曲、戏曲、画册,开展对英雄模范事迹的宣传报道。第二,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话语转变。1956年至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也转变为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在话语主题上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由于旧思想总是长期的留在人民头脑中,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曲折发展的趋势,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原则不变。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富国”为主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以“富国”为主线。在话语主题上,以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良好社会行为风尚为主旨,明确提出“五讲四美热爱”“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等。党的十六大后,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这时,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展开,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全过程”。在话语传播上,开启以纲领性文件引领爱国主义教育新形式,激发广大民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强国”为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围绕“强国”开展话语构建,不断推动爱国主义走向法治化。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上,提出“我们要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来开好局、起好步”;在中国梦教育上,提出要“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对外关系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党的纪律建设上,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等等。这些话语构成了以强国为主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为追求的话语内容。
三、建党百年来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现实启示
(一)党的领导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如果弱化、放弃党的领导,党的政治地位就会丢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就会改变,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就会毁于一旦。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确保爱国主义教育方向正确的关键。在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因此,必须坚决维护党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领导地位,保证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正确性和方向的正确性。要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不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发展。
(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立场
时代是问题之母,问题是时代之音。就国际形势来看,当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战争、经济、安全等格局时刻变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变多,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散布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质疑和否定着中国的爱国主义,歪曲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立场。因此,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立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使爱国成为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爱国主义的内涵。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探究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主题。同时,创新话语表达。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爱国主义的话语表达方式,使爱国主义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以时代精神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内涵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丰富其内涵,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第一,要把握时代脉搏,理解爱国主义的新内涵。要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人们思想道德修养。要将爱国主义与现代化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第二,结合实际,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融合。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育,更应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要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各级各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激发人民爱国热情的重要场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容建设,改进陈列方式,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各个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多样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凝聚人民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4.
[3](英)戴维·克里斯特尔著,沈家煊译.现代语言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11.
[4](美)麦克洛斯基著,许宝强译.社会科学的措辞[M].北京:三联书店,2000:1-7.
[5](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北京: 1999:19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1.
[7]汤世亮,周海燕.语言·文本·社会实践——话语理论发展的三种形态[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8,(02):56-58+72.
[8]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33):8-15.
[9]李大钊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63、367.
[1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8.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9.
作者简介:邹品珺(2000.11-);女;汉族;甘肃永登人;硕士在读;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