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策略

尹金萍
  
大通媒体号
2024年29期
深圳科学高中五和学校 广东深圳 518100

摘要:现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够使其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也能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调动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的积极性。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数学教学实践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数及数量关系缺乏一定的敏感性。因此,如果学生具备基本的数感,对于出现的数字和题目中存在的数量关系有一定的感知,便能够避免一些错误,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重点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策略,旨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策略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字、数量、运算等的直觉感知和理解能力。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数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热爱。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意义

(一)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数感是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基础。拥有良好数感的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运算规则。例如,在学习乘法运算时,如果学生对数的组合和拆分有敏锐的感知,就能更快地理解乘法的本质是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而且,数感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当面对复杂的应用题时,数感强的学生能迅速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他们不会机械地套用公式,而是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1]。良好的数感还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因为他们能够更轻松地应对各种数学任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数感。

(二)增强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数感能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购物时,学生可以通过对价格、数量和总价的感知,做出合理的消费决策。在规划时间、安排活动时,他们能凭借对时间的数感,合理安排各项任务。此外,数感还能帮助学生在处理与数据相关的信息时更加准确和高效,在阅读统计图表、分析数据趋势时,数感好的学生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关键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建立数感基础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能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数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超市商品的价格标签,让他们理解小数在表示商品价格时的精确性和便利性。又如,在学习 “20 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带学生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一个苹果标价 3 元,一个香蕉标价 2 元,问买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通过实际的价格计算,明白了加法的意义,也对数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此外,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作业,如让学生记录家庭一周的水电费支出、统计自己每天的作业完成时间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数感。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数学数感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增强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2]。

(二)开展多样化数学活动,深化数感体验

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深化他们的数感体验。数学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数字猜谜、数学接力赛等。在数字猜谜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数字范围,让学生通过提问逐步缩小范围,最终猜出正确数字,这能锻炼学生对数的大小和范围的感知。数学实验也是培养数感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概率”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抛硬币实验,通过多次抛硬币,记录正反面出现的次数,从而理解概率的概念,组织数学竞赛活动,如速算比赛、数学建模比赛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在竞争中强化他们对数的敏感度。

(三)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增强数感感知

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资源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数的概念。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态的数学过程,使学生更清晰地看到数的变化和运算规律,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数字接龙”游戏。教师说“2×3”,学生回答“6”,然后接着说“3×4”,下一个学生回答“12”,依此类推。在游戏中,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乘法口诀,还增强了对数的敏感度。因此,借助在线数学学习平台,里面有丰富的数学动画、视频和互动练习,能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数感。

(四)鼓励数学交流与合作,拓展数感思维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交流中分享自己对数的理解和想法。例如,在解决一道数学应用题时,每个小组可以共同探讨解题思路,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学生能够从他人的思考方式中获得启发,拓展自己的数感思维。开展数学故事分享会,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或者分享有趣的数学历史故事和数学家的成长经历,通过交流,学生能够发现数学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3]。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反思和评价,鼓励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数感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感”的培养还要关注数量关系、运算结果等方面的直观感悟,需要在有关“数与运算”教学主题下的每一节课中都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数学数感需要教师采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丰富的数学活动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宝兰.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31):165-167.

[2]王志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22,(35):76-78.

[3]王慧慧.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知识文库,2022(19):22-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