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手心相传,筑‘新’出圈”:新时代中华非遗面塑“3+3维度”传承与发展途径研究

徐培 沈雨珊 李昱彤 黄哲豪
  
大通媒体号
2024年39期
宁波财经学院 浙江绍兴 315175

摘要:非遗面塑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它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潮流的冲击,面塑该如何在这个风险与受益并存的时代得以生存与发展成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章通过探究面塑非遗“3+3维度”进行传承与发展,旨在通过采用“面塑+红色”、“面塑+电商”、“面塑+旅游”的方式,了解面塑非遗的历史与技艺,从文化传承的高度、广度和温度上,探究面塑非遗传承与发展新途径。

关键字:非遗文化 面塑 非遗传承与发展

一、“学”前期调研、学思结合——面塑非遗文化传承背景介绍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面塑已经从宗教祭祀中脱离出来,融入了更多民俗文化和审美情趣。面塑艺术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现今已经成为研究古代历史、民俗、雕塑重要的历史实物资料。

面塑艺术于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了高度认可。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演化和创新才得以存留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文化是精神和智慧的结晶,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既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为了调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及人与自身心灵的关系而产生的。[]【2】以中华非遗面塑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风貌,以小见大,以点及面,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面塑艺术正遭受着类似于众多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践”深入实践、知行合一——面塑发展现状及调研结果

(一)面塑发展现状

近年来,经济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面塑精美便携,逐渐成为一种备受游客喜爱的纪念品和礼品。面塑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面塑市场的产品主要分为传统面塑和现代面塑两大类。传统面塑以历史人物、动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现代面塑则以动漫卡通、影视作品等为题材,更注重娱乐性和互动性。

面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面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喜爱程度日益增长,对面塑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国家对于传统手工艺品产业的扶持政策也为面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调研结果简述

面塑市场缺乏知名品牌,品牌意识有待加强。市场上存在部分质量不高的面塑产品,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部分面塑产品缺乏创新,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宁波财经学院魅力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入地方文化、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实践之旅,也是一次将学术研究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

以下魅力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调研结果的概述与总结:通过分发问卷进行调查发现,虽然面塑作为非遗文化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但年轻群体对其了解较少,中老年群体则普遍持有较高兴趣和情感连接。通过对省级传承人王洪祥老师以及市级传承人潘俊芳老师的采访,团队了解到,面塑艺术虽美,但当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年轻一代对其兴趣减弱,传承人队伍老龄化问题突出。最后,团队在各个社区进行开展一系列的面塑非遗文化推广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对非遗保护的意识,通过现场教学表达了对非遗文化的支持与关注。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对非遗文化保护的积极探索,也是一次成功的社区文化推广活动。

三、“悟”积极推广、守正创新——面塑非遗“3+3维度”传承发展途径

(一)“3+”深化策略:探索更新颖的领域

1、“非遗+红色”

“红色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价值,而非遗也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生命力、想象力,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在这两个方面,可以互相结合,在非遗作品的主题创作方面,在对革命领袖与各个英雄人物为主题进行面塑作品的制作的同时还可以对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进行场景化制作与展示。

2、“非遗+电商”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发兴起,我国迎来了数字化的发展契机,非遗艺术品经济也迎来了开阔的发展格局。同时我国居民的经济水平的逐渐上升,人们对消费的需求持续加强,让非遗在电商中可以实现巨大的发展。通过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分享面塑制作过程与面塑成品展示以及此面塑作品所蕴含的意义与背景,吸引对面塑感兴趣的粉丝和潜在顾客。进一步把这些粉丝和潜在顾客一步步引导至网点中去。

3、“非遗+旅游”

面塑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可以结合旅游行业的市场经济,把面塑作为旅游文化中的文旅产品进行广泛的宣传与传播。在各个民俗文化旅游景点中布置多个用于制作面塑的文旅制作体验馆,以及专门用来展示面塑的文旅产品展示馆,并设置专门的非遗引导人,引导旅客参观文旅产品展示馆与文旅制作体验馆。

(二)三维融合策略:高度决定视野,广度拓展边界,温度凝聚人心

1、高度决定视野

面塑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精神和文化内涵。它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是民间流传的“指尖艺术”。面塑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还通过展示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路上,要坚持“党建引领+非遗传承”的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推行“把党员培养成非遗传承人、把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传承非遗文化的带头人”的“双培养”机制,不断推动党建工作和非遗传承深度融合。

2、广度拓展边界

利用红色传承非遗,把面塑作品高度还原历史事件发生的环境,通过细节的精心布置,让观众仿佛穿越回那段历史,增强了红色故事的真实感和沉浸感,切实发挥文旅融合“1+1>2”的叠加效应。

除此之外,利用数字化传承与传播、结合现代科技以及新媒体制作图文、视频在各个平台展播,对面塑作品进行数字化记录和展示的方式,不仅利于作品的长期保存,也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面塑艺术,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还能将文化振兴与非遗传承相融合,奋力打造非遗文化品牌。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对全区非遗资源进行系统梳理,选取覆盖面大、适于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建立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

3、温度凝聚人心

面塑使情感拥有寄托和传递,面塑非遗传承人通过手中的面团,不仅塑造出人物、动物或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融入了制作者的情感与故事。而面塑的作品往往取材于日常生活,无论是热闹的市井小巷,还是宁静的乡村田园,都能通过面塑艺术得以再现。这些场景不仅让人感受到亲切的生活气息,还勾起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回忆,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熟悉的感觉,增加了艺术作品的情感温度。

对于面塑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可以让更多的人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面塑制作也是一种动手实践的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感受到文化的温度。在制作面塑时,往往伴随着师傅与徒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密互动。这种互动不仅限于技艺的传授,更包含了对彼此的关爱和陪伴,这种关爱和陪伴能够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安慰,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四、总结

由此可得,非遗面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的一件事,而“手心相传,筑‘新’出圈”是推动其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将非遗面塑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相结合、与信息化潮流相适应、与旅游业繁荣相协调,从传播的立意极具“高度”、推广的范围覆盖“广度”、传达的内涵充满“温度”,以此来推动面塑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中得以顺利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R].纽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

【2】 李趁霞.浅析太极拳文献价值取向研究[J].商,2016(31):107

作者简介:徐培(2004.3-),女,汉族,浙江绍兴人,本科在读,宁波财经学院,浙江省绍兴市。

沈雨珊(2004.11-),女,汉族,浙江杭州,本科在读,宁波财经学院。

李昱彤(2005.4-),女,汉族,浙江金华,本科在读,宁波财经学院。

黄哲豪(2003.9-),男,汉族,浙江嘉兴,本科在读,宁波财经学院。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