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 “备?教?学?评” 一体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品德素养和社会认知的关键学科,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备·教·学·评” 一体化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基于 “备·教·学·评” 一体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备·教·学·评” 一体化;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断发展的当下,探索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至关重要。“备·教·学·评” 一体化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将这四个关键环节紧密相连,教师有望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一、精心备课:奠定高效课堂基础
(一)深入研读教材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教师在备课阶段,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分析每个单元、每节课的主题和重点,梳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情感价值导向[1]。例如,在 “我们的公共生活” 这一单元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和规则,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了解学生特点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和期望,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和困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
(三)制定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例如,在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这节课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设定为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是通过实地考察、图片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创新教学:激活高效课堂氛围
(一)创设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 “安全记心上” 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交通事故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和原因,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 “我们的地球家园” 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地球的美丽风光和环境污染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现状,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2]。例如,在 “我是一张纸” 这节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纸张的来源和用途,以及如何节约用纸等问题,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和展示。
(四)引导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价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成长。例如,在 “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这节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超市进行实地购物体验,让学生了解商品的价格、质量、保质期等知识,学会如何选择商品和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三、有效学习:促进高效课堂生成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故事、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自信。
(二)培养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善于合作等。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自主完成学习任务[3]。
(三)营造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积极向上、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同时,教师还要与家长和社会密切合作,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科学评价:保障高效课堂质量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等方面。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价方法多样化
评价方法应根据评价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例如,在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时,可以采用观察、访谈等定性评价方法;在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时,可以采用考试、作业等定量评价方法。
(三)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教师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 “备·教·学·评” 一体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精心备课、创新教学、有效学习和科学评价等环节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深化对 “备·教·学·评” 一体化理念的理解和应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岚.一体化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微探[J].中国德育,2022,(12):78-80.
[2]姜春萍.一体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法治教育教学策略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5):80-83.
[3]侯佩佩.小学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一体化有效衔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23.
本文系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MJYKT2023-109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