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融合的思考与案例实践研究

刘继伟
  
大通媒体号
2024年54期
德惠市第二实验小学 吉林 德惠130300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承载着深厚的生命教育理念。通过适时且适宜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塑造健康正面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更能为他们未来的成长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本文基于五育并举的教育背景,探讨小学心理健康与体育融合的必要性、策略及其实践效果。研究发现心理健康与体育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旨在为小学心理健康与体育的融合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五育并举;小学;心理健康;体育

引言

“五育”并举即追求“五育”间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于人的培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全面育人、综合育人。各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代接班人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形成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教育大背景。五育并举,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尤为重要,而心理健康与体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融合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

1.1小学体育的基本目标

小学体育强调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体育的基本目标主要包括:第一,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第二,通过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让学生学练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练能力;第三,通过合适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2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并学会有效缓解自身压力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包括:第一,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和需求。第二,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2.1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意识薄弱

体育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面存在意识不足的问题。尽管体育已经成为中考、高考的重要科目,但在“主科分数决定一切”的应试观念下,体育教师们往往更侧重于完成教学任务和确保学生的安全。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主要关注基本运动技能的传授和课堂纪律的维持,而避免开展多抗性强、运动负荷大的运动项目。这种做法不仅限制了学生身体素质如柔韧性、协调性的锻炼,也阻碍了他们在体育锻炼中培养抗挫折能力、意志品质、团队精神以及心理素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及时、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2.2体育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单一

在课堂教学的广阔舞台上,教师们如同艺术家般,能够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然而,在运动技能的训练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失误。在公开课的聚光灯下,一些教师会选择运用“正面激励法”,通过鼓励和肯定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另一些教师则倾向于采用“追问反思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但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少体育教师却倾向于采用更为直接的方式,即批评说教。诸如“这么简单的动作都做不好,再来一次”或“没长耳朵是不是,我刚才说了什么”或“眼睛跑哪去了,认真点”等言语,虽然看似严厉,但实则缺乏对学生情感和心理的关怀。对于自尊心强、面子观念重的小学生来说,这种简单直接的说教方式不仅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他们的心理带来额外的负担,让他们感到更加沮丧和失落。

3小学心理健康与体育融合的实践案例

3.1案例背景与介绍

本案例选取了一所位于城市的小学作为实践基地,该校在近年来积极推进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在心理健康与体育融合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学校通过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开设了一系列心理健康与体育相结合的课程和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2案例分析与讨论

在实践中,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实现心理健康与体育的融合教育。首先,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体育课程相结合,开设了心理健康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学校注重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培训、邀请专家指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此外,学校还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问题,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通过实践探索,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得到了增强,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其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最后,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3.3案例启示与建议

本案例的成功实践为小学心理健康与体育融合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建议。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融合教育的有效实施。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4未来展望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小学心理健康与体育融合教育将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首先,心理健康与体育融合教育将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学校将更加注重课程的研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提供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育内容。同时,将引入更多先进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对融合教育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其次,心理健康与体育融合教育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学校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将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估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心理健康与体育融合教育将更加注重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将积极与家长、社区等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形成更加紧密的家校社合作关系。通过共同的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结束语

小学心理健康与体育融合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和体育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发展。然而,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融合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融合教育模式和方法,提高融合教育的实施效果和质量。同时,还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为融合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杰.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24,45(03):467.

[2]陈静,陈阳.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探析——评《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J].中国教育学刊,2024,(04):129.

[3]袁锋.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23(33):48-50.

[4]安钢.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4,45(01):153.

[5]黄河清.体育中的心理健康干预[J].新班主任,2024(03):28-30.

您申报的课题《小学阶段整体推进五育并举策略研究》,被批准为长春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证书编号为JKBLX2023119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