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物理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下以学案为载体的“问题导学”教学研究

刘灵
  
大通媒体号
2024年10期
山西省运城中学理想分校0444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大单元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模式为基础的高中物理教学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物理教师,就需要对大单元教学模式以及问题导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物理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计划,为学生打造更为优质的学习课堂,在加强知识连续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问题导学

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的迅速发展,有关学科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物理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学科之一,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模式的变化也影响着物理教学的效果,所以,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当重视对教育模式的创新,而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问题导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所提出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将其引入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实现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本文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下以学案为载体的问题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供参考。

一、问题导学下高中物理教学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悬念和疑问,让学生能够在获取知识时的学习状态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行为,而不是在被动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在问题导学下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需要教师坚持启发性的原则,为学生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对知识有探索的欲望,以此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主要是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具有层次性,不能是一蹴而就地完成对知识的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层次性教学,将物理知识与问题采用由简到难的方法,逐步对知识进行深入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思路更为清晰,提高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层次性原则也要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这才能使学生达到有效学习的效果。

二、大单元教学模式下问题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能够将原本碎片化的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这能够加强学生知识学习的连贯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简单,同时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使得学生更乐于探索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在这一方式下,学生会扮演主动学习的角色,通过自主探究和学习,将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加强知识理解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复杂,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一定的问题,而通过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问题导学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在问题情境下,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同时通过教师的针对性引导,能够让学生更积极地探索物理问题,这将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发展。

三、大单元教学模式下以学案为载体问题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设计问题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大单元教学模式下能够将有关联的物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原本碎片化的知识变得更加连贯,教师需要以这个模式为基础,在进行物理教学时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物理课堂活动中,同时教师需要对问题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既要有启发性,又要有创新性,要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必修二第六单元“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视频,引出问题“人类是如何实现这个梦想的?”然后还可以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认识行星运动,向学生提问“天问一号在绕地轨道上做什么运动?天问一号绕地运动的周期与距离地球的远近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根据科学探究的思路推导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大胆猜测,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分组讨论问题,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在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所以,在当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学方法时,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得所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构建小组合作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获得对知识的多方面了解,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圆周运动”这一单元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用情况,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汽车在拐弯处,为何容易出现翻车的情况?衣服在圆筒形状的洗衣机中,是怎么样将衣服甩干的?”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之间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通过物理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创建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复杂,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使得学生对于这类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借助各类辅助性教学工具,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并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到物理学习情境中,使得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科学习中,以此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曲线运动”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玩过山车游客的运动、火车在其轨道上的运动、风中树枝摇晃运动的图片,提出问题“在这几幅图片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接着在学生已经基本了解曲线运动的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情景,如“下雨天撑着伞快速转动时,雨滴呈现什么样的方向飞出去呢?”让学生画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在轨迹上表明物体运动的方向,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知识,了解曲线运动需要满足的条件。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教师也要顺应当下教学的新方式,在物理教学中采用大单元教学基础下的问题教学法,使得学生能够根据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此加强学生对物理意识的掌握,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同时也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步国平,李锦云.基于导学案促进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21).

[2]田久彬.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47):128,13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