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项目式学习促进幼儿园本土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梁雪梅
  
大通媒体号
2024年10期
新兴县新城镇第一幼儿园 广东 云浮 527400

摘 要: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幼儿园发展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含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教师们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前提,积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知识内涵。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线,把丰富的本土文化有机地融合到五大领域教学和建构活动中,引导幼儿在体验、感知本土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思考,提升幼儿对本土文化认识,培养幼儿良好文化意识。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幼儿园;本土文化活动;开展策略

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与精神支柱。在培养民族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幼儿作为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教师要将文化教育贯穿教育事业的始终,挖掘教育中的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环节,本土文化活动的开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基于观察的生成性课程将成为未来的课程,教师立足本土文化资源设计项目式学习,明确项目目标与项目任务,为幼儿搭建体验学习的真实情境,在分析与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感知文化,形成正确文化意识与态度。项目式学习是基于现实主题,运用学科知识习得必要技能,以幼儿为中心去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方式,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并完成学科知识的建构。通过项目式学习可以促进幼儿园本土文化活动。选择与当地文化相关的课程内容,例如当地的市场、公园、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特色乡镇等作为项目的课程。组织幼儿园的师生到当地的博物馆、红色基地、文化遗产地、民俗村等实地考察,让幼儿亲身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通过讲故事、看视频等方式向幼儿介绍本土文化的传统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组织幼儿制作与本土文化相关的手工艺品,如竹制品、灯笼、风筝等,让幼儿亲自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组织幼儿学习本土歌谣,并在校园或社区举办小型表演活动,让幼儿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邀请家长参与本土文化活动,组织亲子活动,促进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项目式学习,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本土文化知识,培养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同时也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活动不但可以突破单一的主题活动,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一、幼儿园本土文化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表层化

幼儿以直接体验学习活动为主,通过观察、体验、操作等直观学习行为形成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受身心发展条件限制,幼儿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层次,缺乏对本土文化内涵的深入认识。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在开展本土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从物质角度认识文化,更要从精神角度体悟文化内核[1]。在常规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关注的是云浮市新兴县的文化外显内容,缺少对文化内涵的分析。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围绕当地的特色物产、文化习俗等内容进行课程设计,缺乏对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爱家爱国情感的渗透。

(二)经验碎片化

在幼儿园本土文化活动中,教师通常认为幼儿缺乏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设计的活动内容较为简单,形式单一。幼儿在零碎的本土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构习得经验,同样也具有碎片化、不连贯化特征。本土文化活动设计是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回应,是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有助于启蒙幼儿思想,增强幼儿文化意识,满足幼儿发展需求。在常规幼儿园本土文化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将本土文化之间的联系串联起来,单一的儿歌传唱、地方文化学习、美食品尝活动等不利于幼儿构建完整系统的本土文化知识框架,积累学习经验。

(三)体验非真实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体验是幼儿获取知识与经验的直接方式。本土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它在传承、变迁与发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地方文化内涵。云浮市新兴县本土文化包括文物、风物、古建筑和非物质文化,这些文化集中体现了当地多元文化,教师要为幼儿搭建真实的学习情境,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与材料引导幼儿体验、观察、思考,完成探索与学习。但是在以往的本土文化活动中,幼儿缺少真实的情境体验。教师大多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多媒体为幼儿播放相关视频,幼儿缺少真实的体验与感知。加上部分本土文化材料成本高,获取困难等,教师经常使用其他材料代替,无法发挥本土文化资源自身的教育力量。

二、项目式学习对幼儿园本土文化活动的价值

幼儿园本土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目标是继承与发展当地特色文化,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幼儿不仅要了解本土文化,理解文化内涵,更要创新发展,为本土文化注入发展活力。在幼儿园开展本土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支持幼儿的探索学习活动,以项目式学习为幼儿搭建真实情境,以学习任务驱动幼儿主动参与,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度学习。

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在幼儿园本土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幼儿参与,最难的也是让幼儿参与。借助项目化学习,教师邀请幼儿参与文化探究活动,围绕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创设情境,提供材料,满足幼儿的体验学习需求,增强幼儿参与感与成就感。与传统本土文化活动中教师展示,幼儿观看模式相比,真实的情境与活动参与更加真实,也更有效果。幼儿通过寻求答案或研究的过程获得知识,幼儿参与决定学习活动、事件及如何寻找答案。

三、以项目式学习促进幼儿园本土文化活动开展

幼儿园已经出现多元化课程样态的融合与并存,幼儿园项目活动的设计与创生也将成为课程发展的走向。项目式学习,主题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协商,并建构课程目标,以幼儿的兴趣为选择主题的主要依据,接着观察幼儿的探究行为,以幼儿的兴趣决定项目课程进行的下个步骤。建立一个网络图,评估幼儿先前的知识,接着再组织项目课程,让幼儿学习他们不懂的知识;在项目课程目标进行时纳入课程目标,总是会包含幼儿探索的活动。通过寻求答案或研究的过程获得知识,幼儿参与决定学习活动、事件及如何寻找答案。资源由幼儿、教师或参与教室活动的专家带入,也可以从实地参访中获得。本土实地参访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同一个项目课程中可能有多次实地参访,通常时间定在课程的早期阶段。分布在整天的活动中及整个教室里,包含多种不同课程领域及技能。活动焦点在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及运用资源。教师在幼儿报告、交流及讨论时协助统整概念;各种表现活动(绘画、书写、搭建或建构)挑战幼儿对概念的统整能力,表现的内容即为幼儿学习的内容。在项目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各项活动会重复呈现幼儿在知识上及技能上的成长。

(一)选定项目式学习项目

开展幼儿园本土文化项目式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确定项目课程内容。在明确的学习主题下,教师搭建真实情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在于幼儿一同参与情境任务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解决主要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作用,准备场地,投放材料,引导幼儿对云浮市新兴县的本土文化进行初步感知与了解,获得丰富学习体验,发展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云浮市新兴县本土活动中,教师通过问题设计过年引出项目主题:“你们喜欢过年吗?过年前要准备什么年货?”在教师的问题设计下引出过年的项目式学习主题,让幼儿围绕过年了解本土文化活动。

在明确项目后,教师还可以提出年后有什么独特风俗节目,引导幼儿形成对过年的初步认识,比如:“天堂镇烧大炮?里洞上田节?太平社圩舞火捞?梳榔走大王?”幼儿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年后风俗节日相关资料进行搜集,观看风俗节日记录视频、新闻报道,或者走访调查,向商户、家人等了解具体内容。

(二)制定项目式学习计划

在完成项目制定,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就需要进行下一步计划,制定活动的流程,包括所需时间、课程内容、目标确定、师幼行为、完成作品等。本土文化项目式学习聚焦幼儿认知经验,关注幼儿的学习与体验,培养幼儿文化认同。教师在项目式学习中布置任务,构思设计、制作环节,明确负责人与相关责任,做好幼儿学习表现的观察与记录[2]。

在新兴县过年活动计划中,所需时间大概2-4周,在本学年的最后一个月。课程内容初定是办年货。目标的确定是让幼儿知道当地过年前要办的年货有什么,这些年货的特点以及场地的要求和布置材料等。可以在户外或者走廊布置办年货场地。师幼行为需要教师与幼儿一同参与讨论,比如过年需要准备哪些吃的,喝的,玩的,资源由幼儿、教师或参与教室活动的专家带入,也可以从实地参访中获得。完成作品主要有准备年货、设计摊位、做好卖货准备,分配人员,邀请家长参观参与等。在确定场地后,需要计划摊位的数量、摆放位置以及摊位的负责人,明确参与活动的人数。在摊主、游客等多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开始年货节活动。

在办年货设计中,幼儿与教师主要围绕内容、流程、人员等探究合作。活动预设是基于经验进行的理想化设计,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在持续一周的年货节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分批参与,根据每一场年货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调整,及时优化活动过程,提升活动举办质量。

(三)参与探究制作环节

本土文化项目式学习参与的主体是幼儿,教师邀请幼儿参与到活动准备与设计环节,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项目活动的探究,明确活动形式,设计并优化活动方案。幼儿可以提前模拟或者实验,初步解决年货节实际开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幼儿需要参与到年货节的准备、制作、布置、展览等全过程。

在前期准备工作环节,幼儿首先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开什么样的年货小摊”。基于之前的调查走访以及实际感知经验,幼儿与同伴一起完成年货节摊位的设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初步想法。在全部幼儿完成设计之后,教师集中展示,并且让幼儿投票选出最喜欢的一种,然后准备摊位需要的布置材料等。

在准备环节,幼儿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年货节上卖什么”。幼儿基于前期准备工作提出可以从美食和民俗活动两方面进行准备,投票选出可以卖的东西和表演的活动。比如新兴县的美食有凉果、天堂酸菜、稔村濑粉、东成饺子、里洞豆腐、簕竹竹笋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遗产有天堂镇大炮、里洞上田节、太平社圩舞火捞、梳榔走大王等。

幼儿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邀请参加年货节的游客”。可以选择的邀请方式有当面邀请、发送邀请函、班级微信群以及公众号通知等,教师引导幼儿了解每一种通知形式的优点和不足,对比选出最合适的邀请方式,最后幼儿决定发送邀请函,凸显出对本次活动的重视,对游客的重视。幼儿亲自参与邀请函的设计,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邀请函包含的主要内容,打印制作。幼儿可以将邀请函发送给隔壁班的教师、幼儿,也可以邀请园区的工作人员和自己的家人朋友等。为了让游客了解年货节有哪些物品,活动以及价格,幼儿还制作了年货节清单。

年货节准备完毕后,谁来负责年货节的秩序维护以及物品售卖呢?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年货节都需要哪些角色,并且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了解收银员、服务员、记者、游客等角色的主要工作内容,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划分年货节需要承担的责任。在摆放年货的过程中,幼儿发生了意见分歧,有的提出将同一类物品摆放在一起,有的提出将同样价格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在教师的介入下,幼儿协商解决,完成分类、打包、制作价格标签等活动。为了增添年货节的趣味性,幼儿还设计了猜谜语、舞狮表演、书写祝福等其他活动。

为了让幼儿对即将到来的年货节做好准备,减少出错。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预演,按照选择的角色分组模拟售卖年货、采访录制等情境,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提升年货节活动的质量。

(四)项目成果交流汇报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成果交流与汇报是反馈幼儿参与活动质量,发展幼儿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在新兴县年货节活动正式开始后,幼儿一起制作并售卖天堂酸菜、稔村濑粉、东成饺子等特色美食,参与舞火捞、舞火龙等本土文化活动表演。除此之外,幼儿还邀请游客一同写春联、猜灯谜、做花灯等游戏。了解当地十分著名的佛教文化,接受文化熏陶。

在项目成果交流汇报环节,教师与幼儿一起对已经结束的年货节活动进行复盘,分享参与活动过程中自己的体验与感受。还要对年货节期间售卖年货的所有收入进行统计,安排如何使用这笔收入等。在幼儿集体讨论后,决定将年货节的收入使用在更有需要的人身上。借助社会组织力量,幼儿捐献给了当地的志愿者服务站。在交流汇报的同时,教师也与幼儿一同对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比如摊位数量过多、摊位较为分散、年货定价低、游戏参与人数少等,提出改进建议,优化第二场年货节流程,在活动中总结经验,锻炼能力。

(五)项目式学习活动评价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通过教学评价对幼儿的活动参与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指导等进行客观点评[3]。比如在对教师点评时,教师可以从年货节材料投放、活动指导等方面进行反思,在对幼儿进行点评时,教师可以重点评价幼儿参与过程中的状态、表现、参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教师基于新兴县本土文化幼儿文化认同测量表记录评价幼儿的表现,比如中华文化认同、新兴县文化态度与偏好、新兴县文化行为等。教师邀请幼儿、家长等参与年货节活动的主体参与评价,做出科学评价意见,提升评价全面性与客观性。

比如在文化行为一栏的内容包括是否去过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馆等,是否参与过当地的庙会、年货节、参观舞龙舞狮表演等,幼儿需要用不同数量的笑脸说明喜欢的程度。教师在测评中了解幼儿的活动表现,诊断活动效果,分析问题,改进本土活动形式与内容。一系列的本土文化项目式学习活动旨在滋养幼儿的心灵,埋下爱家乡的种子。也许幼儿不能完全明白家乡的意义,但积极参与其中,获得思想的熏陶。在润物无声地活动中促使幼儿吸收和传承本土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幼儿兴趣,立足幼儿视角,教师探索本土文化与项目式学习如何更好地有机融合,巧妙地把各种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课程更生活化、趣味化和综合化,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传播文化,培养幼儿继承与发展文化的意识,让幼儿爱上文化,热爱家乡。在项目化学习中,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各种知识经验,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发自内心地产生爱家乡爱国家的美好情感,收获成长的快乐。随着科技的进步,项目式学习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高新技术,打造更加生动、趣味和互动的学习体验,让儿童更深入地感受和体验本土文化。未来的项目式学习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将本土文化贯穿于各个学科,促使儿童在探究本土文化的过程中,全面发展多方面的才能。透过与当地文化机构、民间团体等的合作,丰富本土文化活动的内涵,拓展儿童的学习资源。未来,项目式学习将进一步强化学校与家庭的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到本土文化活动中,共同培养儿童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项目式学习将主张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持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品质,为幼儿园本土文化活动的展开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杨鑫,于开莲,邓金萍.幼儿园项目式学习的内涵、特征与价值[J].福建教育,2023,(38):29-32.

[2]陈胜兰,吴小平,李俭寅,等.以项目式学习促进幼儿园本土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3,(05):13-15.

[3]王妹.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幼儿园课程初探[J].名师在线,2021,(26):36-3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