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发展的实践探究

彭志盼
  
大通媒体号
2024年43期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河海幼儿园

摘要: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已不再局限于幼儿园的围墙之内,而是日益强调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搭建坚实的桥梁。幼儿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幼儿开始形成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社会交往以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其未来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人生轨迹都至关重要。其中,自主管理能力作为幼儿独立性、责任感和自律性的重要体现,更是家园合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关键词:家园合作;自主管理;实践探索

引言: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中的日常习惯、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家庭氛围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形成。而幼儿园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拥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系统地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技能,如时间管理、物品整理、情绪调节等。因此,将家庭与幼儿园的力量有效整合,形成教育合力,对于加速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家园合作在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发展的作用

(一)激发幼儿的自我管理兴趣

在家园合作的框架下,我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自我管理活动,旨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度激发幼儿对自我管理的兴趣与热情。时间管理游戏,如“小小时间规划师”,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学习分配时间,完成任务,体验时间管理的乐趣;物品整理挑战,如“我的玩具小屋”,则鼓励幼儿亲手整理自己的玩具空间,培养归位意识和责任感。这些活动不仅让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幼儿在参与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通过自我努力带来的秩序感和成就感。他们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如此有效地管理时间,让一天变得充实有序;原来整理物品并非难事,看着自己整洁的环境,心中满是自豪。这种正面的反馈循环,极大地增强了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时间管理:家庭和幼儿园可以共同制定并执行合理的时间表,帮助幼儿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如起床、吃饭、学习、游戏、睡觉等,从而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物品整理:通过家园合作,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书籍和衣物等物品,让幼儿在整理过程中体验到秩序感,并逐渐形成物品归位的好习惯。情绪调节:家庭和幼儿园可以共同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教会幼儿识别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引导幼儿学会通过合理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深呼吸、数数、寻求帮助等。

(三)增强家长的参与和支持

家园合作机制的深化,极大地激发了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热情与活力。通过家长会这一平台,家长们得以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学计划及孩子在校的日常表现,从而建立起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全面认知与信任。亲子活动则成为了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园互动的温馨纽带,让家长们在共同参与游戏、制作手工等活动中,亲眼见证孩子的成长与变化,感受教育的乐趣与意义。此外,幼儿园还鼓励家长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无论是协助组织活动、维护校园环境,还是担任客座讲师分享职业经验,都让家长们在贡献力量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重要伙伴的角色与价值。这种积极的参与和支持,不仅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更在无形中构建了一个家园共育的良好生态系统,为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自我管理的知识与技能,更能在家长的鼓励与支持下,勇敢地迈出自我探索与成长的步伐。

二、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认识不足

部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持有一种“自然成长论”的观念,即认为孩子年幼时无需过多干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等会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这种观念虽看似顺应自然,实则忽视了幼儿阶段作为人生奠基期的独特价值。幼儿期是个体行为习惯、性格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更是关乎其未来独立性与责任感的重要基石。若家长在此阶段忽视了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不仅会让幼儿错失学习独立、体验成功的机会,还可能导致其形成依赖性强、责任感缺失的不良性格特征。长远来看,这将严重阻碍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影响其未来的学习、生活乃至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幼儿阶段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与幼儿园携手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家园配合不到位

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培养上的脱节,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削弱了教育的整体效果。在幼儿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参与日常活动、学习规则与秩序,逐渐展现出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如独立进食、整理玩具等。然而,这种进步并未能顺利延伸至家庭环境,部分幼儿在家中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过度依赖家长,自理能力明显不足。这种“两面性”现象,不仅反映出家庭与幼儿园在教育理念与实践上的不一致,也揭示了两者间合作机制的不完善。为了打破这一困境,家庭与幼儿园需加强沟通,共同制定并实施一致的教育策略,确保幼儿在两个环境中都能得到连贯、有效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部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的显著挑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难以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遵守家庭或学校的规则,这种缺乏自律的表现,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也阻碍了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同时,这些幼儿在情绪管理上也显得力不从心,容易因为小事而情绪波动,甚至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如大哭大闹、发脾气等。这种情绪失调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也给周围人带来了困扰,家长和幼儿园教师需要共同关注,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耐心的引导,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学会合理表达情绪,逐渐提升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目标,鼓励幼儿参与任务完成的过程,同时教授他们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深呼吸、数数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三、家园合作在促进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发展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家长观念,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深知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其教育观念的塑造对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幼儿园采取多元化策略,深化家园合作。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幼儿园搭建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邀请资深教育专家亲临现场,以生动案例和科学理论,深入浅出地阐述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对塑造幼儿未来独立性格、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长远影响。同时,幼儿园还积极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定期推送关于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专业文章和实用指南,让家长在忙碌之余也能便捷获取教育知识,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与成长。这一系列持续而深入的教育引导,逐渐在家长群体中引发了共鸣,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并调整自己的育儿观念,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与孩子携手共进,在日常生活点滴中积极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

(二)家园共育计划,同步教育理念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某幼儿园积极倡导并实施了家园共育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在于明确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培养上的共同目标与具体任务,确保双方在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上的高度一致。为此,幼儿园与家庭携手合作,共同制定了详尽的“幼儿自主管理培养计划”。计划中,不仅规定了每周家庭需引导幼儿参与的家务劳动项目,如整理玩具、摆放餐具等,还鼓励幼儿自主制定并执行日常作息计划,如按时起床、睡觉、完成作业等。这些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逐步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幼儿园也充分发挥其在专业教育领域的优势,根据幼儿在园的具体表现,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建议。这些建议不仅涵盖了如何在家中延续和强化幼儿园的教育成果,还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偏好,提出了更加精准的培养策略。通过家园双方的紧密配合与共同努力,幼儿们在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进步,不仅在幼儿园中表现得更加独立、自信,而且在家庭中也能够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某幼儿园深谙亲子互动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定期策划并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如户外野餐与家庭运动会,旨在通过这些活动搭建起亲子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并在欢乐的氛围中巧妙融入自主管理的教育理念。在一次精心策划的亲子户外野餐活动中,家长与幼儿携手合作,从食材的挑选、烹饪到餐桌的布置,每一步都充满了共同参与的乐趣。孩子们在家长的引导下,学会了如何规划活动流程、合理分配任务,甚至主动承担起搭建帐篷的责任,展现了出色的自我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与人合作与分享,更在实践中锻炼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而对于家长而言,亲眼见证孩子的成长与变化,无疑是对他们教育努力的最大肯定,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与幼儿教育的热情与信心,为家园共育的深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分层导入,循序渐进

幼儿园深知幼儿成长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因此在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时,采取了分阶段、有计划的教学策略。针对小班幼儿,教育重点聚焦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学会自己穿衣、吃饭、如厕等基本生活技能,为后续的自主管理奠定坚实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中班阶段的培养计划则进一步拓展,鼓励幼儿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整理玩具、摆放餐具等,同时引导他们制定并执行简单的日常作息计划,初步体验自我管理的乐趣与成就感。到了大班,教育目标更加聚焦于高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如时间管理和情绪调节。通过组织时间规划游戏、情绪识别与表达等活动,帮助幼儿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应对情绪变化,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充分准备。这一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确保了每位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发展阶段获得最佳的学习与发展体验。

(五)利用观察记录表,跟踪幼儿成长

在幼儿园与家庭共育的框架下,观察记录表成为了评估与促进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发展的有力工具。某幼儿园创新性地推出了“自主管理观察记录表”,旨在通过日常细微的观察,全面捕捉幼儿在自主管理方面的行为表现与成长轨迹。这份记录表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具体、可观察的指标,如幼儿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主动整理个人物品、是否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游戏时间等,便于家长和教师在不同生活场景下进行实时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定期分析这些记录表中的数据,成为了一个富有成效的过程。它不仅帮助教师和家长直观地看到了幼儿在自主管理能力上的点滴进步,也揭示了其发展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基于这些客观数据,双方能够共同商讨并调整教育策略,为幼儿量身定制更为精准、有效的培养方案。例如,针对某幼儿在时间管理上的不足,教师可以设计更多时间规划的小游戏,家长则可以在家中设定明确的任务时间表,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稳步提升。

(六)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幼儿积极性

为了激发幼儿参与自主管理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某幼儿园巧妙地引入了激励机制,精心策划了“自主管理小明星”评选活动。这一活动不仅为幼儿们树立了正面的榜样,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每月末,教师们会根据观察记录表及日常观察,综合评估每位幼儿在自主管理方面的表现,如是否能独立完成任务、是否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是否能有效管理个人情绪与时间等,最终评选出表现最为突出的幼儿,并授予他们“自主管理小明星”的荣誉称号及相应的小礼物作为奖励。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让幼儿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豪感,更激发了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与信心。同时,幼儿园还积极倡导家长在家中也设立类似的奖励机制,如设立“家庭小帮手”奖项,鼓励幼儿在家中也能保持自主管理的良好习惯。家校联动的奖励机制,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在园所学的自主管理技能,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持续实践、不断进步。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们逐渐将自主管理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习惯与能力,为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携手,我们共同为幼儿搭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观察与记录,及时发现并肯定幼儿的每一点进步,用爱与耐心引导他们逐步走向独立与自主。家园合作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一场关于爱与成长的深刻对话。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行,在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与蜕变,为他们开启一段充满无限可能的精彩人生。

参考文献:

[1]王依.儿童本位下大班自主管理能力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智力,2023(15):167-170.

[2]李仲林.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J].家长,2019(09):71+73.

[3]单楠楠.浅议自主管理能力对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作用[J].山西青年,2018(12):246.

[4]郭秀梅.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3(12):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