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文化传承视角下麒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麒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当前,其传承与保护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旨在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出发,分析麒麟文化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挑战,提出构建麒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体系的具体策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文化传承;麒麟文化;数字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我国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汗牛充栋的历史文献与古籍版本,日用不觉的文化民俗与典章礼仪,承载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记忆,充盈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塑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重要宝藏。
一、麒麟文化概述
麒麟是民间传说中的神兽,生性活泼、聪慧、祥和,与龙、凤、龟交称为“四灵”。而麒麟居于“四灵”之首,象征太平、吉祥,也是客家人的图腾。客家人坚信自己是“龙的传人”,“龙生九子,麒麟为长”。由此,赋予麒麟独特的文化内涵。
近千年的迁徙发展过程中,客家祖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客家文化,并以对客家文化的坚守、传承,及其突出的群体凝聚力、向心力而著称。[[[]黄莹.文化共同体视域下客家体育文化研究[D].湖北民族大学,2022.]]樟木头是东莞市唯一的纯客家镇。舞麒麟是樟木头历史最久远的民间舞蹈。客家舞麒麟是明末清初由客家人从北往南带来的,距今有近500年的历史。舞麒麟由师傅口传身授,每个姓氏自当一门,多为祖传,世代相承。坭坡村省级传承人蔡玉财已是第七代传人。
麒麟表演由一位男性青年舞麒麟头,一位少年舞麒麟尾,在锣鼓和锁呐的伴奏下,做出麒麟各种各样的舞蹈形态。樟木头舞麒麟表演时分头套和尾套两部分,俗称麒麟套,体现“麟趾呈祥”“采青赐福”两大主题。头套表现麒麟梳理舔脚、舔尾、舔身、洗脸等动作。尾套表现麒麟寻青、闻青、试青、找青、逗青、采青、吃青、吐青等艰辛过程,表示麒麟降福人间,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
二、深刻把握文化传承数字化的战略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必须传承好、弘扬好。当前,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各领域广泛应用,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创新,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将传统文化的成果,加工转换成数字化形态,将文化遗产、艺术作品、历史文献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工转换为数字化格式,实现其数字化保护与创新的过程。
文化传承数字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新载体,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属性功能,实现了对载体壁垒的突破与融合转换。以数据信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活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形态的可视性。同时,文化传承数字化催生了文化的新生机、新业态,顺应了文化传承发展在技术手段、制作方式、传播载体等方面的变革需求,形成了文化创新矩阵,极大地增强了文化体验。
三、樟木头舞麒麟保护现状与挑战
舞麒麟是樟木头客家人代代相传的习俗,樟木头有了客家人,就有了舞麒麟。舞麒麟是一种民俗文化,更是客家人的文化之根。舞麒麟蕴含着“律己、尊礼、崇文、达人的态度,并体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达人治世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脉相承,可作为文化共同体构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变迁,舞麒麟几经沉浮、波折兴衰。抗日战争爆发后,舞麒麟活动时断时续,参与人员极不稳定,舞麒麟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文革”时期,舞麒麟作为封建迷信活动被禁止举行,有关舞麒麟资料记载、麒麟道具、相关乐器等,均被毁为一旦。近年来,樟木头镇政府、社会、传承人以及居民群众等多方面,通过资金扶持、人才培养、宣传推广等多种手段,共同对舞麒麟进行抢救式保护。目前,麒麟文化的传承主要采用培训班、麒麟比赛等传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麒麟文化的传承发展,但是,受限于地域、时间和资源,难以覆盖更广泛的受众,受众范围相对较小,不适应社会发展,亟需通过数字化方式助力麒麟文化创新传承。
四、麒麟文化数字化保护策略与创新体系构建路径
麒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数字化技术,将麒麟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格式,实现长期保存和传播。未来,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将更加普及和深入,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一是确立规范依据。建立麒麟文化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确保数字化工作的规范、可持续。联合文化部门、专家学者及民间艺人,共同制定麒麟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技术规范。推动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麒麟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法律地位和保护责任,为数字化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加大资金支持。设立麒麟文化数字化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数字化采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麒麟文化数字化保护项目,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对符合条件的麒麟文化数字化保护项目,给予财政补贴,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提高项目实施效率。
三是构建资源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麒麟文化的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麒麟舞传承人、麒麟制作技艺、舞蹈动作等数据库。开发麒麟文化数字化在线平台,提供麒麟文化资源的在线查询、浏览、下载等功能,方便公众获取和学习麒麟文化知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麒麟文化虚拟展厅,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麒麟文化的魅力,提高麒麟文化的传播效果。
四是强化智力支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培养一批既懂传统文化又精通数字化技术的专业人才,为麒麟文化数字化保护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定期举办麒麟文化培训班,对传承人、文化工作者等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数字化技能水平。通过优惠政策和良好环境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参与麒麟文化数字化保护工作,提升数字化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
五是打造麒麟IP。深入挖掘麒麟文化内涵,系统梳理麒麟文化的历史渊源、传说故事、象征意义等,为IP打造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故事素材。创意设计麒麟形象,根据麒麟的传统形象和现代审美趋势,设计出既符合传统韵味又具有时代感的麒麟形象。围绕麒麟形象,构建完整IP体系,包括角色设定、故事线、世界观等。与动漫、游戏、影视等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将麒麟元素融入其中,推出麒麟主题的动漫作品、游戏、电影等,扩大麒麟文化的影响力。
六是加强国际交流。舞麒麟随着客家人在东南亚各国传播,现已经成为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的代表性华人文化之一。加强与海外麒麟队相互往来,建立长期学习、交流舞麒麟技艺机制,强化在麒麟文化数字化保护方面的合作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推动麒麟文化的国际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麒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参考文献
姜潇,包昱涵,许雪毅.“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N].新华每日电讯,2022-05-30(001).7.
黄莹.文化共同体视域下客家体育文化研究[D].湖北民族大学,2022.
申峥峥.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J].理论月刊,2024,(05).
冯果山.麒麟舞的起源和发展——以东莞麒麟舞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8,(05).
王雁,薛依珊,张曦,等.数字化时代下非遗保护与传承路径创新[J].新闻世界,2024,(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