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新”背景下真实情境问题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新课程及新教材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做出了新的规划与调整。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维、优化教学规划,依据教材内容创设真实情境问题,以全面引发学生探索未知心理及学习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故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教材中潜藏的有效教学点,根据双新背景教学要求创设真实情境问题,以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及综合水平,为其后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基于此,本文展开如下探究,以期为后续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双新”背景;真实情境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引言 教学实践表明,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及新教材的推广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对教学方式和教材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通过多元方式全面把握双新背景教学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真实情境问题,以在最大限度上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创造意识、多元辩证观、数学能力及综合水平,以有效助推学生的学习成长。
一、“双新”背景及其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
从教育教学角度上看,“双新”(新课程、新教材)教育改革旨在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和教材的方式,来实现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学生个体学习成长需求的预期教学目标。对于小学数学教育而言,这意味着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知识迁移、实际应用能力。在这种宏观背景下,真实情境问题创设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手法,它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透彻全面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要点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及数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真实情境问题创设的概念
(一)定义
真实情境问题创设,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认知特征,设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借此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透彻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的一种新型新兴教学手法【1】。
(二)特点
1.贴近实际
真实情境问题创设模式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皆源于生活实际,这能够带领学生深切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魅力。
2.激发兴趣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全面引发学生的探索未知心理及学习自主性,对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桎梏、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具有重要意义。
3.培养能力
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团队合作、自主思考、多元探究、知识迁移等数学能力及综合水平。
(三)优势价值
1.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双新背景下,真实情境问题创设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主体性,强调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实验验证、探究合作等方式从多个维度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应用教材内容、教师教学要点、数学知识分析、探索、推理、论证、总结、验证并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解决问题、实践能力及创新创造意识。
2.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真实情境问题创设不仅关注知识的细化阐述和深度记忆,同时也强调学生数学思维及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能够各位透彻全面地了解与认知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以形成独属于自身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知识框架。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真切体会到数学的魅力、知识的价值,并全面培养并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及数学水平。
三、“双新”背景下小学数学的真实情境问题创设路径
(一)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活动性情境问题
为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在备课时,教师应积极探索教材内容中潜藏的有效教学点,并以此为核心目标创设真实情境问题,以精简凝结教学重难点,以故事性问题情境烘托紧张课堂氛围、打造寓教于乐教学模式,以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及数学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为更好地创设真实情境问题,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活经验,应善于发现生活与教学的关联点,只有如此,才能确保问题的创设完全科学合理、贴近生活实际,才能充分发挥出其实际效能【2】。
以小学数学教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创设购物式情境问题。假设学生要去超市购物,购买一些文具和零食。教师可给出每一种商品的价格和数量限制,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计算自己需要支付的总金额,并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如何应用最少的钱财买到最多、价值更高的物品。进而通过这种活动性问题全面引发学生的探索未知心理及学习自主性,帮助学生透彻全面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购物中的实际问题和计算方法的应用价值,以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及综合水平。
(二)结合教学目标,创设故事性情境问题
双新背景下,为贯彻落实新课改教育理念,教师也应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问题,以帮助学生更为透彻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引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及学习积极性。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依托互联网平台、借助计算机技术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元素,将其以图文视频的方式直观清晰地呈现到学生面前,借此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探索求知欲;其次,教师可有机融合小学生常见课外故事与教材主要目标及内容,以“熊大去一家广告公司应聘设计师这一职位,面试官向其提出一个问题‘现有一个长5m宽4m的长方形广告板,若要在其上铺设一层广告纸,我们需要多大的广告纸?’”这一故事性问题作为教学切入点,以此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等要点内容;再次,教师可鼓励学生自行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计算教室的面积。比较不同教室的面积大小、不同实物模型的面积大小,探讨面积大小与物品实际用途之间的关系;最后,由教师总结章节重难点,点评指正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而通过这种真实情境问题创设的方式帮助学生透彻全面了解并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理解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切实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及数学水平。
(三)根据学习实况,创设关联性情境问题
在真实情境问题创设中,教师也应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实践操作。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及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也应全面强化师生间的互动合作,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活动,并对学生的交流过程进行及时干预、有效指导,以充分发挥真实情境问题实效性、助力学生学习成长。
以《生活与百分数》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真实问题:黄阿姨有一笔两万元的存款需要存入银行,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了三种理财方式,请问哪一种理财方式能够让黄阿姨在六年后获得最大理财效益?教师可以这一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合作,计算三种理财方式的最终收益和优缺点。最终由教师罗列出三种理财方式的具体计算步骤和最终计算结果,以帮助学生透彻把握生活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运算能力及数学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真实情境问题创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入与应用已成必然趋势与必然选择。教师应明确认知双新背景教学要求、透彻把握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并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学习实况创设真实情境问题,以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助力学生学习成长、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季霞.浅谈基于“双减”的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J].教育界,2021(45):11-13.
[2]于瑞霞.“互联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16):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