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提高初中生中考体育成绩的实证研究

韦委
  
大通媒体号
2024年51期
合肥实验学校 安徽合肥230041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对初中生中考体育成绩提升的有效性。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实证研究,选取某初中二年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体育训练方法和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中考体育项目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耐力跑、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等关键项目中表现突出。本研究不仅验证了HIIT在提升初中生体育成绩方面的优越性,还为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高强度间歇训练;初中生;中考体育成绩;实证研究;体育教学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中考体育作为衡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标准,其成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升学乃至未来的健康水平。然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普遍存在训练方法单一、效率不高等问题,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高强度间歇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训练模式,以其短时高效、易于操作的特点,逐渐成为体育科研和教学中的热点话题。本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实证研究探讨HIIT对初中生中考体育成绩的影响,以期为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设计

1.1 训练目标与方法

实验组的学生参与了精心设计的高强度间歇训练计划,该计划紧密贴合初中生的身体发展特征和中考体育的具体要求。训练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耐力跑、快速折返跑、立定跳远以及仰卧起坐等项目,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能和技能。

训练过程采用了“高强度-低强度-休息”的独特循环模式,每个循环的时长根据具体项目和学生的体能状况灵活设定,范围从30秒到2分钟不等。这种训练模式不仅能够确保学生在高强度的训练阶段充分挑战自我,还能在低强度阶段和休息期间得到充分的恢复,避免过度疲劳,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训练计划还注重了训练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定期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度,以及引入团队合作和竞争元素,学生们在训练中不仅提高了体能和技能,还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竞技意识。

1.2 案例分析

以耐力跑项目为例,实验组学生在训练中执行了精心设计的热身流程,包括5分钟的动态拉伸和关节活动,旨在预防运动损伤并提升肌肉温度。随后,他们投身于6组30秒的全力冲刺跑,每完成一组,学生们会在2分钟内进行慢跑或快走,这一阶段的低强度活动旨在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同时维持身体的持续活动状态。这种交替高强度与低强度的训练模式,遵循了HIIT的核心理念,即在短时间内激发身体的最大潜能,以期达到卓越的训练效益。

训练过程中,学生们在冲刺跑中挑战自我,不断突破速度和耐力的界限,这种高强度训练刺激了心肌的适应性增长,提升了心肺耐力,同时激活了肌肉纤维的潜能,使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体能状态。经过持续一个月的训练,实验组学生的耐力跑平均成绩显著提升了10秒以上,这一提升幅度不仅体现了训练方法的有效性,也彰显了学生在体能和意志力上的显著进步。

二、高强度间歇训练效果评估

2.1 成绩对比与分析

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中考体育项目成绩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实验组在耐力跑这一指标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平均成绩提升了15%,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有氧耐力和心肺功能得到了显著增强。在立定跳远项目中,实验组的平均提升幅度达到12%,这可归因于他们的爆发力和下肢力量的明显提升。至于仰卧起坐项目,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了10%,这直接反映了他们的核心肌群力量和腹肌耐力的显著改善。

对比对照组,实验组在所有关键项目上的提升幅度均更为显著。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提升虽有,但在耐力跑、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上分别只达到8%、9%和7%,明显低于实验组。这一鲜明的对比证实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提升初中生中考体育成绩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其对体能的全面改善和专项技能的针对性提升效果尤为突出。

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验组学生的进步曲线在训练后期呈现加速趋势,这可能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适应性和持续刺激有关。这种训练模式通过不断挑战学生的体能极限,刺激其生理适应,从而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显著的提升效果。

综合各项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不仅在提升初中生的体育成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且在提高运动表现和体能素质上展现了强大的潜力。这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策略参考,也为学生个体化训练提供了新的可能。

2.2 学生反馈与体会

在训练过程中,实验组学生反馈,高强度间歇训练模式虽然在体能上施加了严苛的要求和挑战,但学生们普遍认为,这种训练方式极大地焕发了他们的运动热情和竞技决心。他们表示,训练的艰难性不仅没有削弱他们的参与意愿,反而在每次突破极限的瞬间,他们体验到了显著的个人成长,从而对运动产生了更深的投入与执着。

学生们指出,高强度间歇训练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见证了体能的显著跃升,这种快速的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运动积极性。他们欣赏这种训练模式带来的即时反馈,认为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自身潜力的边界,并在不断超越中找到了乐趣。

训练过程中的合作与竞争元素提升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了他们的协作技巧。他们发现,通过共同面对并克服训练中的艰难关卡,不仅提升了运动自信心,也锻炼了在压力和挑战面前保持冷静和理智的能力。这种训练方式为他们在即将到来的中考体育考试中展现出的团队合作和独立完成体能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他们在面对考试时,无论单兵作战还是团队配合,都能应对自如。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提高初中生中考体育成绩的有效性。该训练方案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还能激发其运动兴趣和动力,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建议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广泛推广高强度间歇训练,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期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建新. 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初中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 (04): 168-169.

[2] 吕忠. 竞技心理与体能训练对初中生体育成绩的影响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8.

[3] 周敏梅. 团队合作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 9(22): 103-104.

[4] 朱英卓. 体育教学中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初中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J]. 当代体育科技, 2021, 11(09): 126-128.

[5] 杨超. 青少年体能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以高强度间歇训练为例[J]. 青少年体育, 2020, (07): 108-109+12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