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文化育人视域下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医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冉应娟
  
大通媒体号
2024年52期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云南昆明 650106

摘要:中医药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当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医药文化。本文从分析当下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入手,阐释了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髓,继而阐明了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政教育现实必要性。

关键词:文化育人 中医药 传统文化 思政教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即人化,是人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是人的标示。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科学观、哲学观、道德观、价值观和自然观,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一、当下我国高校医学教育的现状

1、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西化影响

现代医学体系来源于西方,中国学习传承的医学理论、医学思想、医学技术乃至医学教育都受到西方话语体系的影响,中医药文化在医学院校的传播受到限制。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涉及中医药文化教育的课程少之又少,非中医类专业大多仅开设一门“中医学”课程,[1]所占总学时数较少,未能深入、细致地对中医药文化进行介绍,学生难以对中医药文化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传承发展。

2、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认知偏差、自信不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传统日渐式微,一些“一厢情愿的普世主义思维定式、妄自菲薄的文化自卑心态”喧嚣尘上,表现为“国人一味忽视本国语言文字,追随世界通用语,摈弃本国传统文化内容、求取西方文化精神资源。[2]

面对各种观点的冲击,部分西医院校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认知出现偏差,产生诸如中医文化落后而西医文化先进、中医理论体系缺乏科学性等质疑,影响其中医药文化自觉。部分中医药专业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缺乏深刻的认识,在中医药文化的基础问题上有较多不确定,大部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当代发展了解很少。[3]部分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中医经典不求甚解,文化底蕴浅薄,没有掌握中医的精髓。[4]

二、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髓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作为中医精神的核心理念、内心信仰和价值导向的总和,综合体现了中医学的生命观、疾病观、身体观、天人观、诊疗观等。2009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通知》[5],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概括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凝炼为仁、和、精、诚4个字,较好地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核。

1、“仁”:医者仁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仁”是规范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其基本出发点是尊重他人、承认别人。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一直为后世所弘扬。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中的“仁”,包含有博爱、仁爱的意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优良的道德品德。医者不仅要有救死扶伤的仁术,还要怀有一颗关爱他人的仁爱之心。

2、“和”:天人合一

“和”的内涵丰富,在中医学的核心价值上主要体现在自然观上的天人合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在社会观上强调“人我和谐”,在身体观上形神合一。中医药文化中尚和合的思想理念,在价值追求和核心理念引导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高等医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因此用天人合一的思想培育当代医学生,有助于形成和谐思想,能够用和谐精神指导实践。

3、“精”:精益求精

“精”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体现在对医道刻苦努力的探索和医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学医也是一个长期学习积淀、精益求精的过程,是“才、学、识”三者统一进步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医要做到“博及医源,精勤不倦”、“精益求精,臻于至善”。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一种特殊的传统文化形式的体现。以“精益求精”的从医态度诊治病患,用至精至微的工匠精神影响当代医学生,有助于培养其秉持职业操守、恪守职业道德。

4、“诚”:心怀至诚

医德“诚”是医心“仁”的外在表现。“诚”是从医者品德修养的一种思想境界。“诚”为心之所发,外在行为之体现。对于学医者和从医者,要真正做到心怀至诚,对人诚信,待人忠诚,就要求能够做人心地诚谨,对待患者能够真诚信任和包容,对待自身的行为诚实守信、自律求真。“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底线。因此,在高校医德教育中要坚持以诚为贵,将心怀至诚的精神外化为真实可感的现实行为。

三、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政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1、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人文精神的有力抓手。

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元素与人文精神,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都具有着重要作用。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的“大医精诚”篇中提出,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亦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这已经成为今天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医学生们学习的医德典范。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中曾提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中自古以来就具有珍视生命、重视健康的观念。

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守诚信、尚和合的思想理念,在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核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优质教育资源。将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充分发挥其德育价值,对解决当前部分学生存在的社会公德意识不强、忽略精神追求、追逐利益等问题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未来培养济世爱民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使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核植根于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之中。

2、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医药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 年) 的通知》[6],其中重点任务包括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等。2016 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7],提到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2020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8]正式实施,其中明确指出“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

中医药传统文化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将其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医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祖国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们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有更进一步理解,能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使得学生在对中医药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基础上,对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形式,激发其活力,促使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时代文化的融会贯通,实现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3、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医与西医的理论体系与指导思想完全不同。自西医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占据着主要的话语权,中医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甚至一度出现“废除中医药”、“中医是伪科学”等言论。然而从中医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防治恶性传染病中曾发挥关键作用,屠呦呦团队受《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如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案等等,这一系列例证都说明了我国中医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也证明中西医互补、结合的医学模式才是最佳医学模式。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医科院校课程思政教育,为中医与西医这两种医学体系的融合与优势互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医学生在其未来的职业实践中形成中西医优势互补的理念、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中医药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世代传承,并在新时代条件下创新发展。高等医科院校应不断探寻并开拓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向,充分发挥医学生思政教育文化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功能,从而为我国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婉怡,王新华.综合医学院校的中医学教育改革探索[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 电子版) ,2020,10( 3) : 15-18.

[2]容中逵. 传统文化传承论: 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的文化责任[M].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3.

[3]侯秀娟,吕晓洁.中医药专业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 3) : 384-389.

[4]李甜,杜俊芳,祝美珍. 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建立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J]. 教育教学论坛,2019( 45) : 74-75.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通知[EB/OL]( 2009-08-07) [2021-06-05].http: / /www.satcm.gov. cn /yizhengsi /gongzuodongtai /2018-03-25 /6542.html.

[6]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 2016—2030 年) 的通知[EB/OL]. ( 2016-2-22) [2021-06-05]. http: //www. gov.cn / gongbao /content /2016 /content_5054716.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 划 纲 要》[EB/OL]. ( 2016-10-25) [2021-06-05].http: / /www.gov.cn /xinwen /2016-10 /25 /content_5124174.htm.

[8]中国人大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与健康促进法[EB /OL].( 2020-01-02) [2021-06-05].http: //www.npc.gov.cn /npc / c30834 /201912 /15b7b1cfda374666a2d4c43d1e15457c.shtml.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