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婴幼儿生活照护”实践与探究
——以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托育专业为例
摘要
课程思政强调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中促进托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专业知识传授,还需注重培养托育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笔者选取重庆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3级全日制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托育专业”) 284名托育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通过明确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将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托育专业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融入教学设计,并构建课程思政导向的评价模型,促使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婴幼儿生活照护;融合;教学设计;
一、婴幼儿生活照护课程思政融合的现实意义
课程思政,源于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三全育人”理念,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学科知识传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它强调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德育元素,使托育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习近平强调 :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领导科学,2017(2).
]。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的育人效果,而且有助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婴幼儿生活照护应当更加注重培养托育专业托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良好品格的形成。因此,探究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效融合婴幼儿照护教育,优化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婴幼儿生活照护课程思政融合的挑战
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婴幼儿生活照护思政课程的融合面临一系列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
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深刻,更多关注传授专业的婴幼儿生活照护与养育知识,融入的课程思政元素缺乏针对性。
(二)教学设计的整合难度大
思政理念与婴幼儿生活照护教学设计的融合不自然,生硬拼接。主要体现为教学思政目标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思政元素融入不够,教学形式单一。
(三)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机制不成熟
婴幼儿生活照护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尚不成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考量知识传授,也要关注价值观引导的效果。
三、婴幼儿生活照护课程思政融合的应对策略
在婴幼儿照护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旨在培养托育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面对课程思政融合的挑战,需要持续研究和实践,以适应课程思政在婴幼儿生活照护教学中的深度融入,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具体应对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
教师培训是关键。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的专题培训,增强其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和整合思政元素的能力,使其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思政教育的引导者。教师还需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传递正能量,激发托育专业学生内在的道德追求。
(二)自然整合思政元素,教学设计多元化
结合婴幼儿生活照护的专业知识及相关教材,引入思政元素。通过课程设计创新,将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操作中。在实训环节开展第二课堂,举办讲座、志愿服务等。鼓励托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如志愿者活动,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照护支持,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价值。
(三)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机制
在构建课程思政导向的婴幼儿日常照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确定至关重要。首先依据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确保教学活动不仅关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评价模型应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1)知识与技能评估:评价在婴幼儿照护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实际操作技能,如喂养技巧、卫生护理、安全救护等。同时,评价其是否能在实践中体现人本关怀,尊重每一个婴幼儿的独特性。
(2)情感态度评价: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如爱心、耐心和尊重,以及对婴幼儿的关爱之情。同时,评估他们是否能理解和认同课程思政中倡导的社会责任,如对家庭、社区乃至国家儿童福利院的关注。
(3)创新能力评价:鼓励学生在照护实践中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更符合婴幼儿发展水平需求的活动方案,或者改进现有的照护方法。这反映了课程思政中强调的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4)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和贡献,以及与他人的有效沟通,以体现课程思政中的协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5)反思与自我提升:评估学生能否定期反思自己的照护实践,从中学习并不断改进,体现出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通过上述五个维度的综合评价,可以系统地评估课程思政在婴幼儿生活照护教学中的实施效果,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高职托育专业“婴幼儿生活照护”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 、生命教育 、人文关怀等,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促使教育真正回归育人本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托育专业作为国家新专业,课程思政素材相对匮乏,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例如,运用大数据分析来追踪和评估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对托育专业学生长期影响,或者开发智能教育平台,实现个性化、情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
最后,跨学科合作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课程思政在婴幼儿照护教育中的作用机制,从而提出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案。同时,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助于借鉴国外在类似领域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婴幼儿照护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强调 :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领导科学,2017(2).
[2]王露莹.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J].现代商贸工业 ,2024,37(9):234-237.
[3]黄雪,朱丽芬.高职托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以“婴幼儿生活照护与保育”课程为例 [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3,38(5):101-105.
[4]陆艳,郝焕香,王红灵.“婴幼儿生活照护与回应”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 [J].新课程研究,2023,10(17):31-33.
[5]张晓燕.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婴幼儿照护教学改革探析[J]. 教育研究, 2021, 42(03): 56-63.
[6]何晶,周兴国.高职院校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诉求与路径探寻[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6):31-37.
[7]林旭星,季婧敏.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0):103-106.
[8] 梁暹.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