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逻辑及路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逻辑及具体路径。通过深入分析数字化技术如何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育人方式、完善评价体系,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期为“大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数字化;大思政课;价值;逻辑;路径
一、引言
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化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大思政课”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化如何赋能“大思政课”,从价值、逻辑及路径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
在深入探讨数字化如何重塑“大思政课”的进程中,其价值显现得尤为突出且多维度。首先,数字化技术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广泛聚合全球范围内的优质教学素材与资源,构建了一个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资源库。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数字化技术为思政课的育人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教师的单向讲授,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则推动了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兴起。这些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数字化技术还提供了多样化的互动工具,如在线讨论、即时反馈等,进一步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数字化技术为思政课的评价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依赖于单一的考试成绩,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而数字化技术则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动态记录,实现了对教学过程与成果的全面评估。这种评估方式不仅更加客观、准确,还能够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逻辑
(一)教育供给的精准化提升
在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逻辑链条中,教育供给的精准化提升是首要环节。随着数智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成为了洞察学生需求、优化教学内容的关键。通过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表现、兴趣偏好等多维度数据,教育者能够精准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而定制化地设计教学内容和策略。这种以数据为驱动的精准教育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促进了个性化学习的发展,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下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学段与空间壁垒的打破
数字化技术还以其强大的穿透力,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学段与空间壁垒。在传统教育体系中,不同学段之间的思政课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融合。而数智技术的引入,则为实现大中小幼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可能。通过构建跨学段、跨区域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不同学段的学生可以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无缝对接和有机整合。同时,数字化技术还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极大地拓展了教学时空,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高效教学大平台的构建
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功能强大、效率高超的教学大平台。这一平台不仅集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还通过智能化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在资源共享方面,数字化平台打破了传统教学资源分散、难以整合的困境,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集中展示和按需获取。在教学流程优化方面,数字化平台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简化了教学流程中的繁琐环节,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此外,数字化平台还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帮助教育者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持续改进和优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四、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路径
(一)深化数字化认识,提升数字素养
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首要路径在于深化对数字化的认识,全面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这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字技术操作,更要具备数字思维,能够运用数据驱动的方法论指导教学实践。同时,学生也需培养起良好的数字学习习惯,提高信息筛选、整合与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开展数字技能竞赛等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师生数字素养的提升,为数字化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资源与方式,重塑育人模式
在数字化背景下,创新教学资源与方式,利用数字技术重塑思政课育人模式是关键一环。这包括开发符合时代特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材、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定制和精准推送,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应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的界限,构建多元共治的课堂教学新格局。
(三)推动教学平台升级与优化,提高育人效能
教学平台是数字化教学的重要载体。为了充分发挥数字化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作用,必须推动教学平台的升级与优化。具体而言,应构建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互动交流、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加强平台的智能化建设,通过智能推荐、自动评估等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此外,还应注重平台的用户体验和安全性,确保师生能够顺畅、安全地使用平台进行教学活动。
(四)发展复合主体,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不仅需要教育者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因此,发展复合主体、提升协同育人实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要求将其他领域的人才纳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来,如邀请专家学者、行业领袖、优秀校友等参与课程讲授和实践活动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社区等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思政课教学的创新与发展。通过构建多方参与、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环境,实现“大思政课”建设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为“大思政课”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方式,还完善了评价体系。然而,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和教育需求,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数字化在思政课中的应用。未来,应进一步深化研究,加强实践探索,推动数字化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常彩霞.数智化赋能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审视及推进策略[J].青少年法治教育,2024(08):18-20.
[2]凌巍,王有月,乐颖,等.数字技术赋能“大思政课”教学:职业学校育人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视界,2024(25):25-30.
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数字化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研究”,(编号:GXGZJG2023B151)
作者简介:盘洋华(1979年8月10日),男,湖南永州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财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