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钟彩珠
  
大通媒体号
2024年58期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小学

摘要:“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点在于,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阅读教学、学习、评价三个环节相互分离的问题。将课堂教学作为基本载体,将课堂评价看作基本导向,借助评价的力量为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赋能,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需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合理开展评价工作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鉴于此,文章将从课前预习、设定目标与多样评价三个角度入手,对“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年段;教学策略

目前,“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说,部分学生存在自主阅读能力欠缺、不具备适当的阅读方法等问题。基于这些情况,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开展教学评价工作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另外,教师本身需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一体化的作用与价值,正确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有序开展教学活动,以此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一、课前预习,教有所依

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初始环节,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更要加强对预习的重视程度[1]。在正式开展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预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尚存的不足之处。在实际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应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简单的检验,并以检验结果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开展阅读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与“学”二者之间的有效契合,从而确保教师教有所依。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从而为后续的自主阅读活动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目前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可以设置预习任务为:第一,需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第二,对于文章中的重点字词,能够做到看拼音将其正确书写出来;第三,查找与文章重点词语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并会用其造句;第四,梳理文章结构,对文章当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赏析;第四,大致划分文章段落,提炼文章主旨。这些预习任务难度由低到高,能够从基础到能力全方位检验学生预习情况,并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可制定教学目标为:第一,通过阅读课文能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第二,能够理解铺垫这一手法在课文当中的应用以及该手法的作用;第三,试着用铺垫手法写一段话。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教”与“学”有效结合到一起,使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又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针对性地做出改正,从而提升阅读质量。

二、设定目标,学有所指

“教”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因此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设定明确的、具有可执行性的教学目标[2]。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教师设定教学目标需要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结合语文学科相关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升阅读质量。另外,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遵循分层原则,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应设定不同难度的目标,以此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设置教学目标为:第一,学会本课生字,会写生字,掌握并会运用新词;第二,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以及神态等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能够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胸襟;第四,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像这样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也能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具有指向性,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设定教学目标是需要具有明确的依据的,它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素养等方面的突破与提升。

三、重点研读,多样评价

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多的为学生设计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也为教师的表现性评价提供依据。在重点研读工作中,教师可以开展多样评价工作,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态度等各个方面做出评价,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少年闰土》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为学生设计重点。在对重点内容进行研读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如:“文章围绕少年闰土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闰土的外貌是什么样的?”“从月夜刺猹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等等。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其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比如有的学生在回答“从月夜刺猹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这一问题时用到了“自信”“勇敢”“神气”等词语,这时教师便需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向、积极的评价,并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其他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更深层次地探究。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并为教师教学提供明确的指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有效性。在“教—学—评”一体化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评价工作了解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对原有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优化,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开阔学生阅读思维,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具有自我意识的思考与展示,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施晓晴.“教—学—评”一体化:打造阅读教学新样态——以《桂花雨》一课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2,(10):39-42.

[2]方丽钗.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新读写,2021,(09):82-8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