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优化运用新探

郝斋田
  
大通媒体号
2024年61期
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红色历史文化是铸魂育人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现实需求,也是高校推进“大思政课”的重要途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实践教育进行充分融合对强化高校学生的思想认知,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入手分析,给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就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新时代精神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当前高校要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积极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实践教学,从思想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发扬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

一、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一)淡化文化距离感,强化学生感性认识

思政教育的核心是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文化中修养身心,从而强化自身的感性认知,塑造人格素养。红色文化的生成时空具有连续性,作为不断层的线性发展文化能淡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时空距离感,快速形成具有层次感的理性思维文化认识。教师开展多种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可将历史长河中的珍贵影像史料、档案资源等呈现到学生眼前,让学生通过观看红色资料调动自身感官与同理心内化文化价值,促使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实践充分融合,从而形成具有高度传承意义的红色文化内涵。这种由红色历史文化所形成的情感共鸣对塑造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与思想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化历史认知,增进政治文化自信

高校思政教师通过红色文化开展实践教育对强化学生的文化历史认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不断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培养学生对政治思想的认同感。一方面,以红色历史文化作为文化教育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国的发展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能让学生牢记人民群众多年以来艰苦奋斗的艰辛,增进学生对我国政治的形态的认同感。与此同时,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为思政实践教育内容创建了新的教学方向,打开了学生的历史发展视野格局,能提高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判断能力,帮助塑造正确的新时期素质人才价值观念[1]。

二、思政实践教学中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运用省思

(一)资源运用的充分性有待加强

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育以红色文化作为教育内涵进行教学活动展开需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红色资源。目前大部分高校以校外场馆作为实践教育基地,且教育场馆为大众所熟知的热门场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政实践教育的有效性。从我国红色革命发展史来看,我国农村地区的红色文化多于城市地区,尤其是近现代革命时期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多个革命根据地,这些遗址群在文化争鸣年代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而大部分高校集中在城市地区,距离这些红色文化集中的农村地区较远,且大部分农村红色文化遗址没有数字化文字记载与专有的场馆,这就导致高校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具体表现在红色文化资源的选择上呈现出“城区热、郊区冷,城市热、农村冷”的现象,一些优秀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这些现象都反映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堂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空间上还需要不断强化。

(二)实践以参观为主,教育意义有待彰显

高校思政教学实践的主要教学方式依旧停留在实际参观。具体为教师或讲解员以场馆红色内容进行文化输出,学生通过实地观看、手机拍摄等方式参观学习红色文化。在这种机械的思政实践教育模式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不彻底,且会造成学生的主体学习意愿不强烈,影响了思政实践教学的教育意义。其次,大部分学生在这种实践教学活动中参与感与体验感不足,单一的实践教学无法引起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线下参观的形式受到场地的约束,学生在前往红色文化实践学习过程中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流程都会导致红色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教育意义有所降低。虽然目前已经有诸多先进的红色文化场馆借助信息科学技术开发了线上VR展厅、数字文物展览等技术打破了红色文化的地域限制与空间限制,但这种技术还在摸索发展阶段,其技术核心更注重于文化保护方面,对于文化内涵传承还需要更多建设。由于这种技术不成熟,学生在了解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观赏疲劳”,具有教育价值的红色元素难以深度释放其教育意义[2]。

三、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运用于思政实践教学的策略

(一)整合资源系统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机制

高校开展思政实践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新时代先进信息技术进行红色历史文化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做好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构建科学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信息平台,形成红色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机制。首先,高校要从自身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的现状出发,对所需的红色文化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整理规划,以便形成高效系统的红色文化资源库。一方面,高校思政实践教育提高对红色资源的整合度能有效加强线上文化与线下文化的整合度,有利于构建集中式红色文化平台,方便学生在平台内进行资源查找与学习;另一方面,有利于高校与高校之间、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与高校之间构建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为高校思政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实践教育素材。其次,高校思政教学教师要基于红色教育平台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理论进行全面升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文化教育价值打造立体化、规范化的线上线下一体教育空间,让学生在红色文化中产生理性感知。

(二)运用资源创设参与性强的实践活动

高校思政实践教育要根据十四五专项规划全面推进革命文物资源利用工作,构建具有高度政治意义与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强化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发挥好其育人功能。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要利用自身优势与红色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多运用具有教育价值的红色思政元素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塑造。其一,高校思政教育部要与广大线上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形成协同育人的思政教育局面。例如武汉大学与辛亥革命博物院共建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这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值得学习的案例。其二,开展线上线下协同教育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红色文化学习中形成自我主体,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其三,高校思政教育要深挖红色资源文化中立德树人的教育元素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3]。

结语

高校思政实践教育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用数字信息技术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利用,如此才能创新优化思政实践教学课堂,提高高校思政实践教育的有效性。当前高校思政教师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实践教学活动要探索出具有高度教育价值的道路,并持续深化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更具有政治形态思想的高校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晓盼,金皋琪.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OL].嘉兴学院学报,1-4[2024-10-08].

[2]翟一平.大思政课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创新路径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4-08-26(A07).

[3]田小平,刘森,赵鑫.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价值与困境突围[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31):32-34.

作者简介:郝斋田(1972-),男,汉族,山东烟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