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缺口识别与路径选择研究

唐瑞霞
  
大通媒体号
2024年65期
唐山师范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3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指出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高校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协调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培养适合产业结构发展的专业人才,既是补齐教育短板的需要,更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课题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聚焦我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缺口矛盾,并为优化二者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河北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缺口识别与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230429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科建设要把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设置和调整的前提”。河北省高等教育的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河北省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出现了与产业结构调整脱节的现象,突出体现在人才供需失衡方面,包括总量失衡和结构性失衡两方面。河北省如何协调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培养适合河北产业结构发展的专业人才,既是补齐河北省教育短板的需要,更是促进河北省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本文聚焦河北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问题,探究河北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明确二者协调发展的关键“缺口”和原因,提出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一、河北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缺口矛盾分析

(一)规模矛盾:传统学科结构相对落后,就业结构性压力较大。经调研发现,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68.91%,其中经济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最高,也仅为79%。这表明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供给量大于社会需求量的问题,即供过于求。近年来,河北省高校扩招,但社会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相对恒定,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大规模毕业生就业岗位问题。教育、历史、文学、法学、医学、理学的就业率普遍偏低,学科平均对口率仅为58%,说明河北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设置和产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现有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在各学科就业率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仅仅在现有学科门类上将就业率低的专业招生名额转移到就业率高的专业,并不能真正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需要对高等教育学科内容进行方向性改革。

(二)种类矛盾:新兴行业人才需求增加,新兴学科人才供给不足。近年来,“互联网”+、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已经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新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人才需求剧增,然而高校相关学科人才供给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这已经成为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显著矛盾。从学科人数来看,我省工学专业毕业生人数较多,与我省工业大省的产业结构相呼应。十四五期间,我省加快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传统工学专业结构已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我省节能型、绿色型专业学科布局尚未完全建立[1]。与工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哲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毕业生较少,就业率较低。此类基础学科虽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成效,但却是理论和创新的基础。我省大力发展应用类学科的同时对基础类学科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学科规模较小,内部结构需要优化调整,需要注重将基础研究成果更多地转化到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践中去。

(三)空间矛盾:高等教育布局不均衡,智力支撑需求存在缺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以研究生教育为例,2022年河北省10万人口拥有研究生数位居全国第29位,全省在校本硕比为12.6:1,唐山本硕比为14.7:1,与全国6.4:1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且研究生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冀中地区,区域布局不均衡。2020年我国就业人数约为7.5亿,技术工人1.65亿,高技能人才0.47亿,仅占总就业人数的6%。以制造业为例,伴随着我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制造企业数字化人才缺口将达到2.2亿[2]。作为京津冀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河北省亟需大批高层次人才,为打造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畅通京津研发、河北转化通道等提供智力支撑。而目前河北省所设学科专业以及布局情况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智力支撑重大需求。

(四)层次矛盾:院校学科定位不清晰,人才与行业对接困难。当前我省的学科人才供给层次矛盾严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专科院校学科设置没有结合新兴产业需求,学制较短,学生无法掌握全面扎实技能,社会对于专科院校的认可度也较低。其次,近年来,本科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许多高校模仿名校进行学科专业设置,片面扩大虚假宣传学科优势,没有考虑到地方新兴行业实际需求和高校特色,导致学科专业设置水平不高,再加上过快增长的毕业人数超过了市场的容纳力,培养的人才不能匹配或超过了产业的发展需求。最后,有硕士和博士招生资格的院校培养的高层次研究生人才正是行业紧缺人才,但大部分研究生倾向于到体制内单位就业,还有部分研究生为人文社科类人才,例如新兴产业急需的多为理工类技术研发人才,从而导致培养人才和行业对接困难的问题。

(二)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路径选择

(一)做好规划,灵活调整学科结构。各高校要规划好各学科发展规模,根据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灵活调整学科结构,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首先,与第一产业密切相关的农学类学科,在学科设置上要与我国走农业现代化道路结合起来。农学类专业就业面相对较窄,可与林业、牧业、渔业的发展相结合,扩宽农学类专业就业面。其次,与第二产业密切相关的理工类专业,在学科设置上要与我国大力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结合起来。我省大力发展制造业,可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同时要注意高校内部结构的优化。专科院校要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制造业提供扎实技术基础。本科以上院校要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制造业提供创新动力。再次,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在学科设置上要与我国繁荣经济,扩大消费的目标相结合。适度扩大经管类学科的招生规模,保持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招生规模稳定,同时扩大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最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新兴行业层出不穷,要注意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设立和发展,加强新老学科的整合,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各学科横向联系,打造新的学科亮点。

(二)顺应趋势,及时关注人才需求。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应和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结合得更为紧密,输送的人才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更高。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对高校专业学科结构进行同步化方案设置,统筹全省专业学科布局,出台具有指导性的学科建设方案,促进高等教育学科发展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其次,关注产业市场需求,注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2023 年 4 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北省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 年)》,提出建设“全国先进绿色石化基地”,建设“全国知名新型功能材料基地”,聚焦新材料、新能源与能源装备等产业,需培养大批新材料、绿色制备技术、资源与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等方面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再次,政府要通过各类政策合理引导高校专业学科的设置和调整。要深入分析和产业结构发展有内在联系的“冷门”学科发展,精准判定符合发展趋势的战略性专业,并保障这些专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鼓励有相关优势的院校开设此类专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合理谋划,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合理布局,坚持创新在社会服务中的核心地位,面向省内重大需求,服务省内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推动形成校地融合的开放办学格局,进一步深化校内产学研要素与地方政策、产业、空间要素深度集成。二是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运行模式,依托地域学科专业优势,与政府部门、行业产业、中小学密切合作,探索构建多主体的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知识转移以及知识共享机制。三是全面发挥高校智库咨政建言功能,以省级研究基地为抓手,围绕政府工作决策部署和计划展开研究,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四是优化学科队伍结构,以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以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为支撑,以青年人才为基础,以点及面组建跨学科创新领军团队。

(四)调整思路,加强整体战略规划。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是服务社会。为增强河北省高校学科结构的适切性,首先,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特色,合理制定学科规划,不能一味追求学科设置的全面性。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综合考虑学校的师资配置和硬件设置以及服务社会的需要,理性做好战略规划。其次构建高弹性专业培养模式,引导人才分类发展。用厚打基础、缓分专业、灵活选修课组合的方式,培养具有更强专业适应力的毕业生[3]。再次,构建高质量教学体系。优先发展院校优势学科、推动学科专业结构以质图强;基于OBE 理念设计和实施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打造“课程主体-全程贯通-协同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及反馈系统。

参考文献

[1]郭建如,邓峰.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研究——基于高校毕业生学用匹配及就业质量的视角[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8(01):112-122.

[2]罗建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本科专业结构布局研究[J].大学(研究版),2018,(10):25-31+16.

[3]李欣.河北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