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在学前师范生融合教育胜任力培养中的应用

赵秉禹
  
大通媒体号
2024年65期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在学前师范生融合教育胜任力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纳入培养体系,学前师范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融合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方法。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音乐教学活动,提高学前师范生的融合教育胜任力,我们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多元和富有活力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幼儿都能在音乐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融合幼儿园;胜任力;音乐教学活动设计;个体差异

一、融合幼儿园与普教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存在差异

融合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通常更注重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儿童的融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具包容性,会选取一些能够适应不同能力水平儿童的音乐素材,在活动中不仅培养音乐技能,更注重在音乐活动中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社交互动和情感交流。教师通过刻意融合帮助儿童们互助成长。

二、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困境

(一)学情分析不到位导致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接触特殊需要儿童有限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这对融合时的教学活动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由于接触有限,教师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来应对特殊需要儿童在音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教师不了解其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反应,当调整教学场景时,引发了该儿童的不安和抵触,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难以满足幼儿的差异化需求

不同幼儿在音乐兴趣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化需求,教师在设置课程时很难涵盖各种音乐类型和表现形式,难以满足每个幼儿独特的音乐喜好,有些幼儿可能对欢快的儿歌充满热情,而有些幼儿则更倾向于舒缓的古典音乐;有的喜欢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有的则热衷于乐器演奏。而有些特殊需要儿童在音乐学习上有其特殊的需求和能力限制。

三、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研究内容和方向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聚焦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旨在深入探究他们在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胜任力方面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作为未来幼儿教育的主力军,他们对于融合幼儿园音乐课程设置至关重要。我们将关注他们在课程中的知识获取情况,包括音乐理论、教学方法以及对特殊需要儿童音乐教育的认知等。

(二)研究结果

以《我们来说hello》这首歌曲来设置一节歌唱活动为例。

融合幼儿园中的儿童具有不同能力水平和特殊需求。拥有融合教育胜任力的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从而设计出适合全体幼儿参与的音乐教学活动。在融合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个让所有孩子都感到被接纳和尊重的氛围。通过本次教学活动的讲授,大学生们能够认识到,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无法满足融合幼儿园的需求。融合幼儿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同孩子的学习方式。此教学活动结束后发现学生对于音乐活动的掌握不足,后经过研究发现教学内容缺乏实践,不会根据特殊需要的幼儿制定相关的活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考虑到个人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然而,小组合作却能弥补这些不足。实践中多加强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小组内共同设计和开展音乐教学活动。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四、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研究策略与方法

融合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意义在于将融合的原则付诸教育行动[1],为满足所有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学习风格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而设计弹性的,相关的,和可调整的综合课程体系[2]。结合前期经验教学活动内容做一下调整:

(一)更新教学活动内容

1.帮助学前师范生了解特殊学生在音乐活动课堂中面临的困境

应该了解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学习模式的区别,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帮助到他们。社交沟通互动是一个无法预测的、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情景信息、语言和社会交往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特殊儿童的学习模式和普通儿童的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特殊儿童的学习模式是单调重复、组织化的、可预测而普通儿童是灵活的、动态的、随机的。与特殊儿童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保持不变的事物一样,他们通常也更容易处理变化速度处理较慢的视觉信息。相比于快速变化的视听信息,视觉空间上的刺激源在时空上相对固定,对他们来说更易于处理。特殊儿童是具体化的,而普通儿童是社会交往的。正常的社会互动行为是不可预测的、动态的和随机的,是一种需要灵活性和社会交往理解能力的多重感官体验过程。通过了解特殊学生在音乐活动课堂中面临的这些困境,学前师范生可以更好地为未来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设计出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的音乐教学活动,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

(二)多样化的呈现方式

在歌曲选择上应选择简单、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且歌词重复较多的歌曲,第一次教学设计选择的歌曲《我们来说Hello》更适合小班幼儿,当发现一首原本适合小班幼儿的歌曲大班幼儿却无法演唱时,我们需要寻找一首变通性较强的歌曲,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对于不同班型的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生动的图片、故事、创编歌词等方式按照他们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帮助他们理解歌词的含义。幼儿的节奏感较弱,教师可以通过拍手、跺脚等简单的动作来帮助他们感受歌曲的节奏。培养兴趣,教师需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变换动作,帮助他们从模仿、手部动作的发展、大动作的协调等方面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能够设计多样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彩虹伞、杯子、报纸等道具,为音乐活动增添了趣味性和创意性。利用彩虹伞进行音乐节奏互动,学生在色彩斑斓的伞下,跟随音乐的强弱节奏抖动彩虹伞,不仅锻炼了节奏感,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杯子可以作为简单的乐器,通过敲击杯子创造出不同的节奏伴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报纸可以被揉皱、展开、拍打等,发出不同的声音。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节奏,与歌唱活动相结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五、结论

在当今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其在学前师范生融合教育胜任力培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旨在为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幼儿提供丰富、多样且具有包容性的音乐学习体验。根据3-6岁学前儿童发展指南,结合幼儿的能力水平,精心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音乐素材,如欢快的儿歌、优美的古典音乐等,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3]。通过学唱歌曲,幼儿不仅学习了语言表达,还能借助歌曲中的歌词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音乐律动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身体接触和互动的机会。通过课堂教学,向师范生传授融合教育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的音乐教学案例分析,让他们了解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现融合教育。例如,如何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何引导特殊需要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等。总之,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设计及其在学前师范生融合教育胜任力培养中的应用,为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赵勇帅;邓猛.西方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5-3-15.

[2]韩文娟;邓猛.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内涵及实施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9-6-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