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语块教学法视角下“被”字句教学的策略
摘要:“被”字句作为汉语中的特殊句式,其本体及教学研究在学界一直备受瞩目,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随着语块教学研究的发展,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从语块教学法的视角出发,分析“被”字句的教学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法结构。
关键词:“被”字句;语块;语块教学法
前言:
“被”字句是汉语中一个独特的句式,常用于表示被动意义。近年来,语块教学法逐渐受到关注,这一方法强调在语言教学中关注词语和句子作为整体的使用,而不仅仅是单个词汇或语法规则的教授,帮助他们通过常用语块的积累,提高语言运用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1.理解语块功能
在“被”字句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让学生理解其基本构成及功能。被动句式的核心是“被”字,通常由主语、被动动词和施动者组成,例如在句子“书被他读了”中,“书”是主语,“被”引导了被动结构,而“他”则是施动者。通过分析这种结构,学生可以明白“被”字句的特点和意义。为了深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句来进行讲解。比如,“这幅画被学生们赞美”不仅说明了画被称赞的状态,还暗示了赞美的主体是“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实例,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被”字句在句子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引导学生比较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区别。例如,主动句“他读了书”与被动句“书被他读了”虽然表达了相同的意思,但在表达重点上有所不同。主动句强调施动者,而被动句则强调承受者,这种转换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灵活性及表达的多样性。为了增强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结合游戏或互动活动,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被”字句的替换练习,或者利用填空题的形式,加深对“被”字句构成的理解。
2.创设真实语境
在“被”字句的教学中,创设真实语境至关重要。通过将学生置于实际交流的情境中,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使用被动句的能力[1]。真实语境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实际运用性,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被”字句在不同场合下的功能与适用性。模拟生活中的场景来创设真实语境。例如,设定一个市场环境,学生可以扮演顾客和商贩。在这个场景中,学生需要使用“被”字句来描述物品的状态,如“这个水果被新鲜采摘了”或“这些衣服被打折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实践“被”字句的用法,还能在互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设计一些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表演。例如,故事中可能包含一个被救援的动物,学生需要用“被”字句来描述事情的经过,如“这只小狗被好心人救了”。这种角色扮演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记忆更加深刻。除了课堂内的实践,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观察与记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比如学校、社区或家庭生活,并尝试用“被”字句描述所见所闻。例如,学生记录“这个花园被精心打理”或“我们的班级被评为优秀班级”。这种观察与记录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3.丰富教学内容
在“被”字句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资源能够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语言理解能力。多媒体不仅包括视频、音频,还可以涵盖互动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这些工具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被”字句的用法和意义[2]。播放包含“被”字句的影视片段或短视频,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听到并看到“被”字句的实际运用。例如,选择一些有趣的动画片或电影片段,其中角色使用“被”字句进行交流,学生在观看时可以做笔记,记录下他们所听到的相关句子。这样的视觉和听觉刺激能够增强学生对“被”字句的印象,提高记忆效果。教师提供一些包含“被”字句的对话录音或故事音频,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关注“被”字句的用法和语调变化。通过反复听取,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听力水平,还能在无形中加强对“被”字句的理解。此外,学生还可以尝试模仿音频中的对话,以此来练习口语表达和语音语调。互动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也可以极大地丰富“被”字句的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教育应用程序,例如Quizlet或Kahoot,创建包含“被”字句的词汇卡片和测验,让学生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的互动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够通过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4.加强实践应用
在“被”字句的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增强对“被”字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创建真实或模拟的语言使用环境,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练习“被”字句的使用,增强其语言交际能力[3]。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真实的对话场景,例如在商店购物、餐厅点餐或校园活动中,角色可以是顾客和服务员、学生和老师等。在这些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被”字句,例如“这件衣服被我买下了”或“这个问题被老师讲解了”。通过情境模拟,学生不仅可以练习句型,还能在使用中体会到“被”字句的语境和语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围绕“被”字句进行讨论和展示。例如,可以选择“环保”作为主题,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被”动句的使用,如“垃圾被分类了”、“空气被污染了”等。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互相学习,还能通过交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结合项目式学习,设计与“被”字句相关的实际项目。学生可以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并用“被”字句撰写调查报告,例如“学校的废旧物品被回收利用了”。通过这样的项目,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研究和撰写过程中,提高对“被”字句的掌握和运用。
结语:
综上所述,语块教学法强调认知性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升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在“被”字句的初级阶段教学中,采用语块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认知理解来掌握和记忆相关的语法内容。这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加自信和流利。
参考文献:
[1]温柳春.语块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24,(13):116-118.
[2]朱颖.语块教学法在国际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汉字文化,2023,(24):94-96.
[3]郑宇帆,王迪.汉英口译学习者语块转换机制的实证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23,44(03):1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