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新旧教材对比分析与教学建议

李怀红
  
大通媒体号
2024年71期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215024

摘要:素养导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材更新,使苏教版新教材在编排、内容和设计上呈现差异。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新教材在课程标准、情境设计、内容呈现、习题和评价设置上进行了优化,更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体验和跨学科能力培养。对比分析发现,新教材通过任务驱动和多样化活动设计,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反思和自评等环节,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建议教师结合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分层设定目标,利用体验式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苏教版;新旧教材对比;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由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素养为纲、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响应这一要求,以学生生活为依托,注重情境设计和跨学科融合,通过真实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数学思维与实践应用能力。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展开,不仅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也为一线教师实现素养导向的教学提供了支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一、新旧教材在编排理念上的差异

(一)课程标准要求的变化

《旧课标》在课程设置上侧重于数学知识的系统传授,重点在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而《新课标》则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跨学科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使得新版教材在内容安排和活动设计上更具综合性与应用性,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实现“素养为纲”的教育目标。

(二)编排体系的调整

新版教材在编排体系上引入了跨学科整合的思路,将传统知识内容转向“综合与实践”领域。例如,“位置”这一内容在旧版教材中以单一的知识结构呈现,而新版教材则将其设计为综合性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来探究位置关系。这种调整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现实应用,更增强了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

二、新旧教材在内容设计上的差异

(一)情境设计

新教材更加重视情境创设,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相比于旧教材以静态情境呈现知识的方式,新教材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如“教室座位”主题活动等,将学习融入动态、互动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下理解位置关系等概念。这种设计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习更贴近生活。

(二)内容呈现

在内容呈现上,新教材通过任务驱动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教材通过子任务和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完成观察、判断和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习内容更具层次性。这种任务式呈现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动态实践中帮助学生构建对知识的深度理解,逐步实现从基础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自然过渡。

三、教学环节和习题设计的差异

(一)习题设计的多样化

新教材在习题设计上拓宽了任务类型,从基础知识的巩固到更具开放性和探究性的任务设计,强调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教材增加了操作类、综合实践类等开放性习题,鼓励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设计拓展了习题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习题中进行思考、探索和应用。

(二)评价设计的变化

新版教材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自我评价能力,增设了“反思与评价”环节。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评价环节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优化教学策略。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注重其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和态度的发展。

四、教学建议

(一)分解目标,层次递进

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核心素养目标细化为逐步递进的学习任务,使得每个阶段的教学活动都能有针对性地逐步推进。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围绕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将复杂的数学概念逐步拆解。例如,教师在教授“分数的基本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图形分割来理解“一半”或“四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在初步感知中认识到分数的基本特征。随后,教师可以通过将食物如饼干、蛋糕切分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当学生熟悉了分数的基本表示和意义后,教师可以增加难度,引入分数加减运算,通过分解学习目标和层次递进的活动设计,使学生逐步积累对分数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的分层活动,例如在“折纸”的操作中,逐步引导学生探索等分和不等分的概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构成,逐步从直观操作过渡到抽象理解。通过这种层次递进的教学实践,教师能够使学生逐步构建对分数的系统性认识,并能将其与日常实际情境相联系,在积累学习经验中不断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二)强调问题解决和体验学习

新版教材在设计上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操作性任务,通过实际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思维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和验证等过程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以“位置和方向”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性任务理解空间关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教室地图”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来确定自己和同学之间的相对位置,标出左右、前后,借助真实情境逐步内化对“位置”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统计”这一主题设计体验性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调查作业,如“统计班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记录和整理数据,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将数据直观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技能,还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数据整理和分析在生活中的意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更新是素养导向教育理念的重要实践,通过内容和设计上的深度优化,新教材在情境设置、跨学科融合、任务驱动和多维评价上均体现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新旧教材的差异,并提出了分解目标和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在未来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不断完善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秀梅.注重整体设计,规划课时目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4(25):14-16

[2]李亚.聚焦数学阅读,构建高效课堂——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7):143-145

[3]任晓霞.对比分析视域下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的实践改进[J].小学教学参考,2023(32):75-7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