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家长需求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优化研究 以家校社联合活动“亲子共读,书香家庭”为例
【摘要】随着社会对教育质量期望的不断提升,家校社合作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沟通不畅、资源分配不均、合作机制不健全等,特别是家长作为教育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及其需求未得到充分重视。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明确家长在协同育人中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构建了“需求导向、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机制创新”的新模式。通过“亲子共读,书香家庭”实例,验证了该模式在基于家长需求的前提下,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它不仅有助于厘清家长在协同育人中的真实需求,也为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家校社 模式 家长 需求
当前教育环境下家校社协同育人不仅能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支持,而且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展望未来,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效果预计将更为显著。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家长作为核心参与者的角色日益凸显,但其具体需求往往未得到充分关注,针对家长需求在协同育人中的核心作用及其实现机制的研究尚显匮乏。
研究表明,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身心健康、品德养成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其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显著趋势。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并明确家长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核心需求,强调以家长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搭建信息化沟通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明确各方责任与角色定位、创新合作机制等途径,以期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从而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
接下来,本文将借助“亲子共读,书香家庭”这一家校社联合举办的实例,从多维度、多视角进行深入剖析,结合多种研究方法,探讨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的实施模式。
一、前期调研与需求分析
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家访、家长会、线上平台反馈等多种方式搭建信息化沟通平台,系统收集了家长对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具体需求和期望。问卷内容广泛覆盖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点、希望学校和社会提供的支持、对家校合作的看法和建议等。随后,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明确家长的核心需求、痛点及期望的解决策略。
二、活动目标设定
基于前期调研结果分析,活动设定了以下具体且可量化的目标:
(1)增进亲子关系,通过活动使亲子互动时间增加至少20%;
(2)培养阅读习惯,确保每位学生每月至少阅读两本课外书籍;
(3)拓宽知识视野,通过多样化阅读材料提升学生跨学科素养;
(4)提升综合素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
设计目标以增进亲子关系为主、培养阅读习惯、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质等为辅。旨在通过家校社的协同努力,促进亲子关系同时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三、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方案紧密围绕“亲子共读,书香家庭”这一主题,充分考虑家长需求,设计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参与的方式。具体环节包括:
1.亲子阅读计划制定与分享:学校发放亲子阅读计划表,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阅读计划,并鼓励他们在班级群或学校平台上分享自己的阅读计划。通过制定计划,让孩子明确阅读目标,分享环节能增进家庭间的交流,激发更多家庭的参与热情。
2.亲子阅读挑战与积分兑换:设立阅读挑战任务,如父母与孩
子共同完成一定数量的书籍阅读、参与阅读相关的活动等,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积分奖励。积分可用于兑换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或参加学校组织的特别活动。让孩子在挑战中享受与父母并肩作战的乐趣,同时激发孩子的阅读动力,培养坚持阅读的习惯。
3.亲子共读时光与阅读心得交流:每周设定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家长与孩子一同阅读,并在阅读后进行心得交流。可以通过口头分享、撰写读后感或制作阅读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学校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阅读课,与孩子共同体验阅读的乐趣。在增进亲子情感交流的同时帮助孩子理解书中内容,提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4.阅读成果展示与表彰:定期组织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读书报
告会、读后感征文比赛、亲子阅读手抄报展览等。对表现优秀的家庭和个人进行表彰,颁发证书或奖品。展示孩子的阅读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表彰环节能激励更多家庭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5.阅读资源共享与亲子阅读沙龙:学校与图书馆、书店、社区等合作,为家长和孩子推荐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阅读资源。学校和社区设立图书角,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让家长和孩子借阅图书。定期举办亲子阅读沙龙,邀请专家或家长代表分享阅读经验和教育心得。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不仅把图书资源利用最大化,也让家长获得真切的参与活动的感受,为家庭提供便利的阅读环境,同时搭建交流平台,吸引更多家庭参与。
6.家校互动与反馈: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就孩子的阅读情况进行深入交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建立家校联系册或微信群等沟通渠道,方便家长随时向学校反馈孩子的阅读进展和遇到的问题。确保家校之间的信息畅通,共同关注孩子的阅读成长,及时解决问题,优化阅读策略。
四、活动实施与监控
活动通过学校通知、社交媒体、家长群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设立专门的活动管理团队,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与监控。实施过程中,通过定期收集家长反馈、监测阅读挑战完成情况等方式,及时调整活动方案。同时,识别并评估可能的风险,如家长参与度不高、资源分配不均等,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五、活动总结与反馈
活动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家长、学生的反馈意见。数据显示,亲子关系得到显著改善,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明显提升。根据反馈,建议未来活动进一步丰富阅读材料、优化积分兑换机制、加强家校沟通,以持续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效果。
以“需求导向、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机制创新”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下的活动不仅实现了以家长需求为导向,而且针对性强,时间规划合理,巧妙整合资源。在增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家长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了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更加积极地支持孩子的阅读活动。
基于家长需求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优化、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机制和方法,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