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人工智能技术在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系2024年临沂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人工智能技术在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项目编号:X202410452063)的项目成果;
指导老师:李凤玮,临沂大学博士副教授。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数字化转型成为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乡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正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在乡村地区教育教学中融合应用的热点。本研究聚焦于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策略与实践路径,并针对现存挑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旨在构建一个适应乡村教育环境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框架,以期为乡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进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人工智能;乡村教育;语文教学;技术融合;教育现代化
一、AI技术与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现状
当今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与乡村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目前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被应用于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诸如电子教材、在线学习平台和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等新型教学工具,为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1]。明确人工智能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作用、积极应对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要求,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与乡村教育融合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未来的教学将更加个性化、高效和富有创意,数字化技术赋能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和精准的学习建议,还能通过智能评估系统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反馈。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也将逐步融入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逼真的学习体验。
然而,我国乡村地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仍需深化。目前,尽管部分东部发达地区和城镇学校已引进人工智能系统,但农村地区由于设施和资源匮乏,尚未广泛应用,缺乏教学设备与信息技术设施的现状严重制约着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发展。并且研究发现,在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即使已经引入了人工智能系统,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仍然更多集中在试卷机器批改、分数统计等浅层次阶段,一些教育实践也仍停留于自动阅卷和教育数据监控这些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低级智能阶段,而对于人工智能支持的个性化辅导、精确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智能教学体系还没有形成。除此之外,智慧课堂的构建缺少互动性[2]、教师信息素养不足,融合深度不够[3]、过度依赖教学平台输出数据等都体现出人工智能与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仍需深化。
二、AI技术融合乡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为乡村教育的振兴注入了强心剂。随着《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乡村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资源倾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与此同时,技术的飞速进步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乡村小学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教学资源,通过数字化资源共享,弥补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使得乡村学生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为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和精准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
(二)挑战
在探讨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与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也直接关联到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面临的挑战涉及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
第一,课程定位的不明确导致人工智能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当前,在乡村小学中由于人工智能教育尚未形成明确的课程定位,而是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存在,导致小学语文课堂在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时可能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规划,使得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时感到困惑,难以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融入语文教学之中。第二,师资力量不足和专业素养欠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具备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比例较低,且大部分教师缺乏持续的专业培训机会。乡村小学尤其缺乏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和专业素养的教师,这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4]。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虽然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但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乡村小学难以实现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这限制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发展和提高。第三,教学方法单一和评价体系缺失。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完善的人工智能教育评价体系的缺失使得乡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仍依赖于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忽视了对思维、态度、情感等深层次因素的考察,限制了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5]。此外,由于设备、场地等限制条件,乡村小学难以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影响了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与AI技术的融合策略
(一)教师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识与应用
教师需要对人工智能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认识到其在提高工作效率、个性化教学和生动教学内容方面的优势,同时也要意识到其在理解复杂思维、艺术创作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局限性。教师应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明确其适用和不适用的教学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将人工智能的优势与教师的教学专长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使人工智能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
(二)提升师资数量和质量的双管齐下
学校应通过引进青年优秀人才和组织专门培训两种途径来提高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引进青年教师可以为学校带来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教学理念,同时他们也可以作为技术助手,帮助其他教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此外,学校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讲座,更新教师观念,开拓人工智能应用思路,并提供先进的教学案例供教师学习和模仿。乡村学校还可以借鉴教育部出台的《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并进一步建立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制度,通过定期考核和竞赛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6]。
(三)构建地区间的教学资源平台
当下时代互联网不断发展,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是时代之所需。对于偏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师资力量不足的地区来说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契机,因此构建一个“共建—共享—共用”的教学资源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该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实现教师间的经验交流。首先,需要成立包含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专家的专业团队,负责搜集和整合资源。其次,利用AI技术建立区域信息网,共享大数据,建立区域智库和云端课堂,加强优质课程的观摩和学习[7]。最后,平台内容应根据实践不断更新,并定期收集教师意见进行改进。
参 考 文 献
[1]许寒婷. “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 [J]. 启迪与智慧(上), 2024, (01): 15-17.
[2]余尚涛. 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 [J]. 数据, 2022, (11): 113-115.
[3]戴丽飞.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探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 (02): 103-105.
[4]刘凯军.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J].新智慧,2023,(29):27-29
[5]黄新悦,徐婷,孙阳. 人工智能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 [J]. 汉字文化, 2024, (10): 181-183.
[6]王佳乐.农村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