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信息熵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

朱经君 蔡兴怀
  
大通媒体号
2024年68期
1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交通科学研究所 2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 安徽 合肥 230001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随着近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面对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更新快、安全要求高、服务质量严的挑战,提升专业人才质量成为关键。本文提出构建基于信息熵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涵盖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四大维度,通过科学评价机制优化培养过程。实施包括评价人员培训、数据采集与整理、综合评价及结果反馈等步骤,并建立学生、教师、学校管理部门三级反馈机制。提出定期更新评价指标、引入新方法和工具、加强与轨道企业合作,确保评价体系动态调整,适应行业需求等改进措施,达到为轨道交通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信息熵;综合评价

0引言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已有59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11224.54公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从业人员数量日益庞大,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较多的挑战。诸如技术更新换代快、运营安全要求高、服务质量标准严苛等。这一系列的变化,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行业需求,成为了开设该专业的各高校共同探讨的问题。为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行业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遵循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的基本原则,构建了基于信息熵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持续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应对行业发展的挑战。

1.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成为各主要城市,解决交通拥堵、提高市民运输效率的重要方式,在整个城市正常运转中发挥的作用越发明显。然而,随着系统运营的复杂性增加,要求运营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的运营管理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专业人才的专业要求也更高。建立科学、全面、高效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于确保轨道交通行业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同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至关重要。

2.基于信息熵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熵的相关理论介绍

信息熵的概念最早由克劳德·香农在信息论中提出,用于衡量信息的不确定性。在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信息熵可以用来衡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不确定性程度,从而为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提供依据。在信息论中熵表示信源消息概率的对数函数的统计平均值,其的数学表示为:

在构建基于信息熵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时,首先需要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评价指标体系通常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反映人才培养的主要方面,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二级指标则是一级指标的具体细化,主要反映出高校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后,收集相关数据,包括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高校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情况等。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计算出各指标的出现概率,进而计算出各指标的信息熵值。

根据信息熵值的大小,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信息熵值越小,表示该指标的不确定性越低,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越大,因此权重应相应较高;反之,信息熵值越大,权重应较低。

2.2基于信息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专业教学经验及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确定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涵盖以下维度。分别为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其中,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核心知识和专业拓展知识;技能水平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则包括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职业素养则包括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具体如下图所示:

基于已设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运用信息熵权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分配。信息熵权法是一种基于信息论的客观赋权方法,通过计算各指标的信息熵值,确定其信息量的多少,从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评估指标矩阵:依据高校城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基于已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评估指标矩阵。

(2)数据标准化:由于各指标的量纲和数量级不同,为了确保不同指标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对其执行标准化处理。

(3)熵值计算:根据信息熵的定义,计算出各指标的熵值。熵值越小,表明该指标的信息量越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也越大。

(4)确定指标权重:基于计算出的熵值,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权重越大,表明该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性越高。

(5)实施综合评估:结合各指标的权重和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人才培养综合评估,获得人才培养的最后评价结果。

通过基于信息熵权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可以对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有效地评估和优化,为轨道交通行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同时,该评价体系还具有动态调整的特点,能够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评价指标和权重,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3基于信息熵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评价实施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立后,其实施与反馈机制同样重要。这一环节不仅关乎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效果,还直接影响到后续人才培养策略的调整与优化。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评价人员的培训:确保所有参与评价的人员熟悉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权重分配以及具体的评价方法,以保证评价过程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2)数据采集与整理:按照评价体系的要求,定期收集城轨专业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践报告、项目经历、创新能力证明、职业素养评价等多个维度的数据。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为后续分析做准备。

(3)评价体系应用:根据确定的评价指标和权重,运用信息熵权法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评分、评级或排名等方式呈现评价结果,以便教师及学校管理部门了解人才培养的现状。

(4)结果反馈:将评估成果即时传达给学生本人、教师及学校管理机构。对于表现杰出的学生,予以表扬和奖励,鼓励其持续努力。对于表现中等的学生,明确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2.4基于信息熵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评价反馈

合理的反馈能够更好的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教师、管理部门三级反馈机制,能够更好的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1)学生反馈:调动学生参与人才培养体系改进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提出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为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2)教师反馈:作为教育前线的工作者,教师对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有着最直接的体验。根据教师的体验反馈,能及时发现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

(3)管理部门反馈:管理部门须定期对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评价结果与学生实际表现、市场需求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作用。同时,根据评估的结果和各方的反馈,对评价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2.5基于信息熵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评价改进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时刻在不断进步,市场对于轨道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时刻在变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从定期更新评价指标和权重,来反映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纳并整合创新的评价方法和工具,以增强评价过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加强与轨道企业的合作交流,了解市场需求和人才标准的变化,以达到建立长效的反馈机制,确保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基于信息熵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管理部门各方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通过不断的实践、反馈和优化,才能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轨道交通行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结语

本文围绕轨道交通运输行业技术更新快、安全要求高、服务质量严的挑战,如何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质量成为关键议题。提出构建基于信息熵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四个一级评价指标,通过科学评价机制优化培养过程。实施包括评价人员培训、数据采集与整理、综合评价及结果反馈等步骤,建立学生、教师、学校管理部门三级反馈机制。提出定期更新评价指标、引入新方法和工具、加强与轨道企业合作,确保评价体系动态调整,适应行业需求的改进措施,以期达到为轨道交通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城市轨道交通2023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解读[J].城市轨道交通,2024,(04):15-17.

[2] 李琪.我国港口节能减排评介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

[3] 张俊豪.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基于信息熵的用户影响力分析模型[J].警察技术,2024,(03):75-80.

[4] 张玉娟,汤湘希.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的企业创新能力测度——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39(08):15-27.

[5]赵国际.对技校焊工工艺理论与技能教学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08):79.

[6]陆瑶.地铁开通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21.

[7]王玉玲.基于企业熵权的茶叶企业核心能力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03):51-56.

[8]卢小波.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8):209-210.

基金项目: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2023年校级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3xjjy09);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2023年校级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编号(2023xjjd04);安徽省2022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安徽省皖嫂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编号(2022cjrh031)。

作者简介:朱经君(1989-),男,汉族,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