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的教育价值与实践意义

郑美金
  
大通媒体号
2024年72期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盘谷中心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 350718

摘要: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规律与生活智慧。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能通过季节性劳动实践,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本文探讨了二十四节气与劳动教育的结合方式,从文化价值、身心发展及实践活动设计等方面,分析其对幼儿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幼儿劳动教育;传统文化

一、二十四节气与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关联性

二十四节气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是基于太阳运行规律总结出的时间划分系统,反映了自然界气候、物候和农事活动的变化。这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指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二十四节气与劳动教育存在天然契合点,节气指导农业中的劳动活动,如播种和收割,符合幼儿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了解自然规律,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季节性活动,幼儿直观感受到时间和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融入二十四节气,能够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培养他们对劳动与自然的热爱,同时提升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二十四节气对幼儿劳动教育的文化价值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劳动教育的结合,能够有效传承文化精髓,并启蒙幼儿的劳动意识。将节气中的劳动活动融入幼儿教育,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劳动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习惯。同时,二十四节气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观察机会,孩子们在季节变化中通过观察植物、天气和动物的变化,增强对自然界的感知能力。此外,节气所对应的季节性劳动活动如播种与收获,不仅是劳动实践,还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劳动过程中,幼儿感悟劳动与收获的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和生活态度,理解中华传统智慧的价值。

三、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劳动教育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在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中,幼儿通过参与各类与节气相关的劳动实践活动,如种植、收获、手工制作等,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幼儿在操作中提升手眼协调性和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还让他们体验到劳动成果的喜悦,培养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技巧,增强了其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自然节气中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与合作意识

二十四节气的劳动教育通常要求幼儿集体协作完成某些任务,如团队种植或清理园区,这为他们提供了在实践中学习责任与合作的机会。通过分工合作和共同完成任务,幼儿逐渐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从中感悟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劳动实践对幼儿体能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

劳动教育结合二十四节气的户外活动,如采摘、搬运、整理等,能够有效锻炼幼儿的体能,增强其身体协调性和耐力。同时,在实践中,幼儿会接触到自然规律、动植物知识等多学科内容,这些认知体验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并通过亲身体验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四、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幼儿园劳动活动设计

(一)结合节气的户外劳动实践活动设计

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幼儿园可以设计一系列户外劳动实践活动,如春季播种、夏季除草、秋季收获、冬季扫雪等。这些活动不仅符合节气特点,还能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感知四季变化。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劳动任务,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适当性,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增强其劳动意识与自然观察能力。

(二)季节性食材采摘与加工体验的活动规划

结合二十四节气的特性,幼儿园可设计以食材采摘与加工为主题的劳动体验活动。例如,在“谷雨”节气,组织幼儿采摘新鲜蔬菜或果实,并学习简单的清洗与加工过程。这类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食物的来源,还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健康饮食意识。同时,通过参与劳动,幼儿能够加深对季节性变化的感知,理解二十四节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园艺劳动与节气变化相结合的活动安排

园艺劳动是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劳动教育的理想形式。幼儿园可以依据节气变化,安排如种植花卉、蔬菜等季节性植物的园艺劳动活动。例如,在立春时节种植春季花卉,秋分时节进行收割与清理。通过这样的园艺劳动,幼儿不仅可以亲自体验种植和照料植物的过程,还能逐渐感知节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劳动的责任感[ 周洋.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路径[J].亚太教育,2023,(08):17-19.

]。

五、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一)教师在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中的指导角色

在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中,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需要根据节气特点,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劳动活动,并在过程中提供适时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幼儿的安全与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探索自然,培养其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劳动精神融入到幼儿的日常学习中。

(二)家园共育在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中的协同作用

家园共育是实现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全面效果的重要保障。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了解和参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劳动教育活动。例如,在家庭中一起种植、烹饪与节气相关的食物,或进行节气主题的亲子手工活动,能够加深幼儿对劳动与节气文化的理解。同时,家园共育有助于建立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共同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践行劳动精神,强化学习效果[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教育价值与实施策略[J]. 郎佳璐;沈明泓.基础教育研究,2022(09)

]。

(三)资源整合与教育工具的优化配置

为了更好地实施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幼儿园应充分整合自然、文化与社会资源,构建多样化的教育平台和活动场景。例如,利用园内外的自然环境、邀请农业专家或民俗文化传承人参与活动,丰富教育资源。同时,教师还需优化教育工具的使用,如通过多媒体展示节气变化,或利用实物教具增强感知体验,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合理配置与节气劳动教育相关的资源和工具,有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与教育质量的提高。

六、结语

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融入二十四节气,不仅能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动手能力。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强化了幼儿对自然节律的感知,还在劳动实践中促进了其体能、认知以及社会性的发展。通过角色扮演、合作学习等方式,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助力他们的全面发展。未来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应进一步探索这一结合方式的创新与实施路径,以丰富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郑爽.幼儿园劳动教育与二十四节气知识的结合策略[J].家长,2023,(20):119-121.

[2]周洋.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路径[J].亚太教育,2023,(08):17-19.

[3]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教育价值与实施策略[J]. 郎佳璐;沈明泓.基础教育研究,2022(0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