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绘本阅读对小学语文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作用及策略研究
摘要:绘本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近年来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深入,其在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语言能力提升和文化认知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绘本阅读对低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能力发展的影响,尤其聚焦于其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通过情境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与文化理解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绘本阅读;小学语文;低段学生;阅读兴趣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语文教学的方式也在逐渐创新,特别是在小学低段的教学中,绘本阅读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绘本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输入模式,不仅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对于低段学生来说,绘本能够直观地帮助他们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在丰富的画面和生动的情节中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绘本阅读在小学语文低段学生中的应用与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绘本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字词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直观、富有情感的学习方式。低段学生在认知发展阶段,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而绘本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视觉与语言相互交织,形成一种独特的认知链条[1]。这种图文互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情感共鸣的空间。绘本内容的情境化特征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语言的学习,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内心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此外,低段学生的注意力较为分散,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的阅读倦怠,而绘本的生动性和互动性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图画通过色彩、形状、构图等多维度的方式,能够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他们对故事情节的浓厚兴趣。学生在绘本中不仅能看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义,还能通过丰富的画面感知到不同的情境,这种视觉与语言的双重刺激让学生在轻松中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与传统阅读材料相比,绘本的创新性使学生能够以更为自由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逐步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绘本阅读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低段,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尚在发展阶段,他们对抽象的语言形式和枯燥的文字信息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兴趣,绘本恰恰弥补了这一点,通过色彩鲜艳的插图、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以及生动的故事情节,轻松地将学生引入阅读的世界。尤其是在绘本中,图像不仅仅是装饰,它们往往与文字内容紧密相连,共同推动故事的发展。低段学生在翻阅绘本时,能够通过图画与文字的互动,形成更为生动的想象空间。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不仅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复杂的语言结构,还让他们在无意识中进入了一种充满乐趣的阅读状态。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与故事中的人物共同经历情感的波动,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同时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例如,绘本中的主角常常面临各种挑战或困境,孩子们通过与角色的情感共鸣,不仅是理解故事情节,更是在无形中学会了如何处理情感、如何面对挑战。这种情感上的参与可以让让孩子们对故事产生更深的兴趣和持续的吸引力。而且绘本通过多元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情节设计,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这种兴趣的培养是渐进且深刻的。
三、绘本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段学生正处在语言学习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的语文能力培养往往侧重于词汇积累、语言感知和基础的语言表达,然而,单纯的语言知识输入远远不足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反而可能带来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此时,绘本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和视觉元素的结合,使学生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语文的综合能力。绘本的图文并茂特性,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字词和句子意义的同时,促进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便是绘本阅读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典型例子,在这篇文章中,小蝌蚪通过寻找妈妈的过程,不仅学习了青蛙的成长知识,还在情节的推进中逐步理解了“独立”和“成长”这些重要的人生课题。例如,当教师提问“为什么小蝌蚪不能找到妈妈?”时,学生们通过观察图画中的线索和文本中的描写,能够理解不同动物与小蝌蚪之间的差异,从而丰富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此类问题的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升了他们对语言细节的关注度,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更具逻辑性的语言分析能力。
四、绘本阅读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低段的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传达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方面,绘本阅读的策略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简单解读,而是通过创造互动、引发思考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起对知识的深度理解[2]。有效的绘本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仅要考虑绘本内容的趣味性,还应注重内容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契合。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绘本可以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在实际教学中,以《传统节日》这一课文为例,该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深化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绘本丰富的画面和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节日的具体活动,如春节的“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等,增强节日习俗的直观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境对话的方式,促使学生在模拟的节日庆祝中实际运用语言,进而达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而这种结合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的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节日相关的词汇和句型,还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文化自信。
结语
综上所述,绘本作为一种跨学科的艺术形式,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绘本的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接触到更多的词汇和句型,更在情感上得到了充分的培养,逐步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感知力、表达能力与思维深度。通过情境化、互动式的教学策略,绘本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朱娜.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小学语文绘本阅读课课例[J].嘉应文学,2024,(09):171-173.
[2]张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路径浅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4,(0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