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展开实践研究。阐述了这种融合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融入策略,包括选材、教学方法等,以及对学生文化意识、语言能力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旨在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实践;文化融合
引言: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要通过学习和运用英语去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能忽视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价值,将其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使学生在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的同时,不忘本民族的文化根源。另一方面,能丰富英语阅读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基于此,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途径。但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融合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中,阅读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合适的阅读材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传递文化内涵,促进语言学习[1]。
例如,可以从经典文学作品入手。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的英文简易版是很好的选择。以《西游记》为例,其故事充满奇幻色彩,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受学生喜爱。在英语版本中,学生会接触到如“Monkey King(孙悟空)”“Pigsy(猪八戒)”等词汇,以及描述孙悟空神通广大的语句,如“He can make 72 changes(他会七十二变)”。教师可以选取其中精彩的章节,如“三打白骨精(Three Strikes Against White-Bone Demon)”,让学生阅读英文版本中对白骨精伪装的描述,像“She disguised herself as a beautiful young woman(她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这样的句子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节背景下学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而且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价值观念等,比如孙悟空对正义的坚守,这种文化内涵在英语表述中也能体现出来。民间故事也是丰富的素材来源。比如《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英语阅读材料中,会有关于“the Cowherd(牛郎)”和“the Weaver Girl(织女)”的情节,如“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poor cowherd. He fell in love with a beautiful weaver girl from the heaven(从前,有一个贫穷的牛郎。他爱上了天上一位美丽的织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学习到诸如“heaven(天庭)”“magpie(喜鹊)”等词汇,同时理解中国传统爱情观中对坚贞爱情的歌颂,以及七夕节的文化渊源。由此可见,这种将文化元素与英语语言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融合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中的文化元素和英语内容[2]。
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为例,当教学一篇介绍中国美食的英语阅读文章时,可以在教室中营造餐厅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中国美食的图片、模型,甚至是简单的实物,如筷子、碗碟等,将教室的一角布置成餐桌的样子。在这个情境中,开始阅读文章,文中可能会提到“dumplings(饺子)”“Chinese cuisine(中国菜肴)”“ingredients(食材)”等词汇。教师可以拿起饺子的模型,问学生“What's this in English?”引导学生回答“dumplings”,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讲解饺子的制作食材,如“flour(面粉)”“meat(肉)”“vegetables(蔬菜)”等,以及饺子在春节等节日中的特殊意义,比如象征着团圆。这种情境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与美食相关的英语词汇和文化内涵。再如,在学习关于中国传统园林的英语阅读材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室中营造园林的氛围。播放舒缓的古典音乐,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苏州园林的美丽图片,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怪石等。文章中会出现“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中国传统园林)”“pavilion(亭子)”“bridge(桥)”“rockery(假山)”等词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阅读文章中对园林景观的描述,如“The pavilion stands beside the small bridge, and there are beautiful rockeries around(亭子坐落在小桥旁边,周围有漂亮的假山)”。学生仿佛置身于园林之中,更能体会到园林的精巧设计和独特文化韵味,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子。
三、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使学生在共同探索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和英语阅读内容。
例如,在学习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英语阅读文章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其中一项发明,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于造纸术小组,学生们需要共同阅读文章中关于造纸术的部分,文中会有“paper-making(造纸术)”“bark(树皮)”“hemp(麻)”“screen(滤网)”等词汇。小组成员需要一起理解句子,如“Paper-making is one of the great inventions in ancient China. People used bark, hemp and other materials to make paper with the help of a screen(造纸术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人们用树皮、麻等材料在滤网的帮助下造纸)”。学生要讨论造纸术的发明过程、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等,然后用英语向全班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启发,有的学生可能对造纸的材料比较了解,能更好地理解“bark”“hemp”这些词汇,而有的学生可能对发明的影响有独特的见解,通过交流,大家能更全面地理解造纸术相关的英语内容和文化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实践。尤其是它不仅为英语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提高阅读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基于此,作为教师应积极推动这种融合式教学实践的发展,让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阵地,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绽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秋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3(36):57-58.
[2]施嘉瑶.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索[J].中学生英语,2023(34):99-100.
[3]李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大众文摘, 2023(31):0098-0099.
[4]《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