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校学生社区中虚拟社交对大学生脱域与再嵌关系影响研究
——基于江苏大学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虚拟社交在高校普及。本研究探讨虚拟社交对大学生脱域与再嵌关系的影响。发现虚拟社交提供广阔社交空间,促进知识信息交流,但也可能弱化现实社交能力。建议高校引导大学生虚拟社交,促进虚拟与现实社交融合,以更好适应虚拟环境。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区;虚拟社交;脱域;再嵌
一、引言
当前数字化浪潮下,虚拟社交平台成为大学生生活重要部分。多元化社交媒体与在线学习社区拓宽其社交网络。虚拟社交发展引发对大学生社交行为及人际关系的审视。社会学中脱域与再嵌概念为理解虚拟社交行为变迁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剖析虚拟社交对大学生脱域与再嵌关系的影响,评估其正面效应与挑战。旨在为高校教育者提供策略建议,平衡虚拟与现实社交,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素质提升。
二、虚拟社交与脱域再嵌的理论基础
(一)虚拟社交的定义与特性阐述
虚拟社交,作为一种通过互联网等虚拟化技术手段实现的社交方式,正逐渐渗透并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模式。其显著特性包括:
一、跨越时空的无限连接。虚拟社交打破了传统社交活动的地域与时间限制,使得个体能够随时随地与全球范围内的他人进行互动与交流。
二、匿名性的保护伞。在虚拟空间中,用户往往可以隐匿其真实身份,这种匿名性为个体提供了更为自由、无拘束的表达空间,减少了因现实身份、地位等因素带来的社交压力。
三、多样化的社交体验。虚拟社交平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功能与场景,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使得社交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虚拟社交平台更是成为了他们拓展社交圈子、丰富社交体验的重要途径。他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与来自五湖四海、拥有不同背景的人建立联系,从而拓宽视野、增进理解。
(二)脱域现象的深入剖析
脱域,指的是个体或群体从原有社会关系和情境中抽离出来的过程。在虚拟社交的语境下,大学生能够轻松摆脱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地位等束缚,以更加真实、自然的姿态展现自我。例如,在网络论坛中,他们可以无视现实中的种种限制,以匿名的方式畅所欲言,分享见解与感受。
(三)再嵌机制在虚拟社交中的实践探索
再嵌,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新环境中重新构建社会关系并融入其中的过程。在虚拟社交领域,大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各类兴趣小组、社交圈子等活动,逐步建立起新的社交网络。这些网络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还促进了知识与资源的共享,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三、虚拟社交对大学生脱域的影响
(一)扩大社交领域,跨越地域界限
虚拟社交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与世界各地人士建立联系的机会,有效突破了传统社交的地域限制。他们得以加入多元化的国际交流群体、学术讨论小组等,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互动,从而极大地拓宽了自身的视野。
(二)超越现实身份束缚,构建个性化自我形象
在虚拟社交环境中,大学生能够依据个人喜好与意愿,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他们可以选择使用虚拟头像、昵称等方式,隐藏真实的身份信息,进而更加无拘无束地展现个性与思想。
(三)降低面对面社交压力,缓解社交焦虑情绪
针对部分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虚拟社交平台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的交流环境。他们可以在无需直接面对他人的情境下进行沟通,从而有效减轻了社交压力与焦虑感。
四、虚拟社交对大学生再嵌的影响
(一)构建虚拟社交圈层,确立新型社交纽带
大学生群体在虚拟社交环境中,能够依据个人兴趣与爱好,融入多元化的社交圈层,诸如游戏社群、音乐爱好者团体等。在这些圈层内,他们有机会邂逅志同道合之士,从而构筑起崭新的社交联系。
(二)强化信息汲取能力,推动知识深度融入
虚拟社交平台为大学生群体搭建了一个信息丰沛的宝库。他们可通过关注各类学术账号、参与专业论坛讨论等途径,实时捕捉最新的知识动态与信息资讯,进而实现知识的深度融入与再构。
(三)增进自我认同,实现情感深度联结
在虚拟社交的广阔天地里,大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互动与交流,能够收获来自他人的肯定与支持,这无疑有助于他们增强自我认同感。例如,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展示个人作品或分享独到见解,并收获点赞与评论,将极大地满足其成就感与自信心,实现情感的深度联结与再嵌入。
五、虚拟社交对大学生脱域与再嵌关系的负面影响
(一)过度沉溺于虚拟社交环境,引发现实社交技能衰退
部分大学生深陷虚拟社交的泥沼,显著减少了与现实中他人进行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进而导致其现实社交技能逐渐退化。具体表现为,在现实的面对面交流中,可能遇到沟通障碍、表情生硬等问题,影响了有效的社交互动。
(二)虚拟社交空间中的虚假信息与不良行为削弱再嵌质量
虚拟社交平台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与不良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这些不良因素严重侵蚀了大学生对虚拟社交的信任基础,进而对其在虚拟社交环境中的再嵌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虚拟与现实社交间的冲突导致身份认同困惑
大学生在虚拟社交与现实社交中展现出的行为与形象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引发其身份认同的困惑。他们可能因此难以明确界定自身的真实身份与角色定位,进而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行为与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六、促进大学生在虚拟社交中健康脱域与再嵌的建议
(一)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虚拟社交的教育与引导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高校应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向大学生传授正确的虚拟社交观念和方法。同时,建立虚拟社交指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交指导服务,以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在虚拟社交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现实社交活动
为了丰富大学生的社交体验,高校应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现实社交机会。此外,还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交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现实社交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三)优化虚拟社交环境
为确保大学生在虚拟社交中的安全和健康,应加强对虚拟社交平台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虚假信息和不良行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虚拟社交环境。同时,推动虚拟社交平台的创新与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具有教育意义和社交价值的功能与服务。
七、参考文献
[1]张亚楠.虚拟社交场域中非遗趣缘群体的互动机制探究——基于抖音平台的田野调查[J].科技传播,2024,16(10)
[2]杨际略.社交媒体中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创意应用分析[J].国际公关,2024,(05)
[3]党琼,胡林莉.社交、景观与互赠:虚拟礼物交换机制下陌生人社交关系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4,45(01)
[4]陈超臣.脱域与再嵌:虚拟社交对大学生社会关系的重构[J].新媒体研究,2023,9(08)
[5]陈志刚,项佳毅.脱域再嵌:数字空间的共同体建构与维系[J].公共艺术,2023,(03)
[6]方宇航.脱域与再嵌入:短视频对城市地方感的重构[J].西部广播电视,2024,45(05)
[7]陈超臣.脱域与再嵌:虚拟社交对大学生社会关系的重构[J].新媒体研究,2023,9(08)
[8]陈志刚,项佳毅.脱域再嵌:数字空间的共同体建构与维系[J].公共艺术,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