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劳动教育的游戏化农耕研学方案设计

常瀚文 乔祉悦 陈怡畅 崔金鑫 马广府
  
大通媒体号
2024年77期
沈阳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3

摘要: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劳动教育的游戏化农耕研学活动,结合农业生产体验、文化传承与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农业知识科普、农耕体验、助农惠农互动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方案结合了农耕文化教育和非遗传承,融入泥染等传统文化元素,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农耕独立训练营”和“农场剧本杀”等创新游戏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劳动教育;游戏化;农耕研学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教育政策逐步强调研学旅行的实践与发展,将其纳入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起,多个省市先后推出了研学旅行的试点工作,并在2016至2017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这一教育模式的发展。同时,劳动教育也被提上日程,尤其是农业教育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劳动实践,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我国正面临着农业劳动力逐渐不足,农业知识与劳动技能传承出现断层的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许多青少年远离农村,缺乏对农耕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二、农耕研学的现状

农耕研学在教育、农业发展和社会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影响,未来有望继续发展壮大。近年来农耕研学的教育意义凸显,农耕研学项目普及了农业科普知识,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积极支持农耕研学项目。农耕研学项目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创新与融合,也在国际间展开了交流与合作[1]。

三、基于劳动教育的游戏化农耕研学方案设计

(一)研学主题与目标

本方案的研学主题是通过劳动教育和农耕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农业的价值,理解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亲自参与农业劳动,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认识到农耕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研学目标是通过劳动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责任感与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意识[2]。同时,通过农耕文化的传承,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正确价值观,理解农业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二)农耕研学活动内容

1. 科普农业知识

农业知识科普是本项目的基础部分,旨在通过讲座和互动环节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技术与农业科学的最新发展。活动将邀请农业专家或农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解现代农业的精准农业、智能灌溉、农业物联网等技术。

2. 农耕体验

农耕体验是本项目的核心环节,学生将亲自参与农田的耕种与采摘等农业活动,感受到农业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学生还将参与农作物的采摘,如果蔬采摘、粮食收割等,体验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将对农耕文化有更直观的理解,增强农业生产的感知力。

3. 助农惠农互动

项目鼓励学生与当地农民进行互动,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并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学生将在农民的指导下,学习到农业生产的技巧与方法,并利用所学的现代农业知识,与农民共同探讨如何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效率。

4. 农业文化教育

农业文化教育通过开设农业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博大精深。课程将结合农业的历史背景、农耕技艺、农村节令等方面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变迁。重点讲解传统农业劳动的精神与价值,如“勤劳”、“节俭”、“尊重自然”等理念,培养学生对农业及其文化的认同感。此外,课程还将结合经典农业故事、农耕节庆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5. 传统文化与非遗传承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项目将结合地方非遗项目,如泥染、剪纸、农具制作等,开展乡村文化体验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了解非遗项目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持,推动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6. 农耕游戏设计

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趣味性,本项目特别设计了“农耕独立训练营”和“农场剧本杀”等游戏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农耕知识与劳动技能。

四、项目实施与管理

(一)项目实施步骤

在项目实施的前期要进行详细的资源调研,了解当地的农业资源、农耕文化及教育设施,以确保研学活动内容与地方特色和资源的紧密结合[3]。通过调研,能够筛选出适合学生体验的农业资源。选择合适的合作农场,合作农场要具备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已经适合学生参与的农业项目,如种植、采摘等。农场的管理方需具备一定的教育和接待经验,以确保研学活动顺利进行。

在活动执行阶段,研学活动将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可安排学生参与农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讲座和实地参观,让学生对农业生产有一个初步了解。第二阶段将进入实际的农耕体验环节,学生亲自参与农业生产,如播种、浇水、采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价值。第三阶段则通过农耕文化教育和非遗传承活动,深入学习传统农耕技艺及乡土文化,同时设计游戏化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对农业的兴趣与理解。

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估。通过互动讨论、观察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农耕知识掌握、劳动体验、团队协作及文化认知等方面的收获与不足。与教师和农场工作人员的沟通,收集关于活动组织、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反馈。

(二)管理机制

建立组织与协调机制。项目管理团队将由教育部门、农场管理方、研学导师、活动策划人员等多方组成,负责整个活动的规划、执行和监督。每个环节都将指定专人负责,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活动前期,团队将对活动日程进行详细安排,并与参与的学校、农场、讲师等各方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每个环节的衔接紧密。活动执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将定期对现场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学生的安全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活动前期,项目团队将对所有活动场地进行安全评估,包括检查农场的设施、农具使用的安全性等,确保所有操作环境符合安全标准。活动期间,教师和研学导师将全程陪同,并在农场内设置专门的安全指导员,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确保学生在参与农业劳动时不会遭遇意外伤害。学生在操作农具和参与农业活动时,将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如手套、帽子、鞋子等,确保个人安全。活动前将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向学生明确活动规则、紧急处理措施等,确保学生充分了解并遵守安全规定。

五、结论

项目通过结合劳动教育与游戏化设计,旨在通过农耕研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农业劳动的意义,传承农耕文化,并提升其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农业知识科普、农耕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维度的活动内容,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耕的结合,培养对劳动的尊重与热爱。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协调与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通过这一创新的研学方案,既推动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农业教育与文化传承贡献了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心怡,杨子嘉,许佳佳,等.劳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传播农耕文化的调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4,35(2):134-139.

[2]李飞凤.乡村振兴背景下农耕体验课程劳动教育融合创新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1):96-99.

[3]常华.城区中小学农耕劳动课程及其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J].辽宁教育,2023(12):33-35.

沈阳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基于劳动教育的游戏化农耕研学方案设计 编号:S20241103510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