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探索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机制

闫永田
  
大通媒体号
2024年79期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及根本任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机制有利于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全局工作,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将统筹、协调、融合两者之间的工作共性与个性,有利于构建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机制。文章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机制实践探索,整合心理与思政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资源,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全局工作取得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三全育人、心理健康、思想政治

基金:1.项目来源:江苏省教育厅 项目名称: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2023SJSZ0373

2.项目来源: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名称: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2022SZzd01

3.项目来源:江苏省教育厅 项目名称: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2024SJSZ0303

个人信息:闫永田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如何推进两者之间协同机制,一体化协作?是高校立德树人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一:“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机制

新时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与时代同行,不断进行深化改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在摸索中改革前进。当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推进校园、家庭以及社会进行协同工作、更新育人理念、丰富育人方式方法等是摆在心理育人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李亚玲, 2023; 吴先超, 2019)。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全国高校应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有利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式发展。

在当今社会压力加剧的情形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要值得关注,昌敬惠等(2020)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显示,焦虑情绪发生率是26.60%;抑郁情绪发生率是21.16%。李燕等(2022)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是正常状态的学生占32.53%,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5.26%,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4.11%,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8.10%。以上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焦虑及抑郁等心理问题。大学生在焦虑、抑郁、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度四个方面存在较严重的异常表现。揭示高校需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推动使用创新性、系统性的方式推动大学生形成理性、平和的积极心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专业性,培训性不足,职责划分不清,不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缺乏各成员间工作的协同性。学校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力处于中等水平(陈虹, 2007),在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心理育人模式逐步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转变,有效促进家校共育、朋辈共助的全员共育模式,入学前、上学中、毕业后的全过程连续性育人模式以及把握课堂主渠道,善用各类新媒体宣传教育,引入具有心理健康实效的AI心理咨询工具等全方位育人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存在多方面的视角,其一是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其二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以及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和共同控制;其三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吴向东, 2005)。心理育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这既需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也是我国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内在机制协同性,通过“三全育人”理念能够有效统筹、协同、融合二者,建立一体化机制,为推动高校立德树人任务作出重要贡献。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机制问题导向

(一)全员协同机制问题。目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主要依靠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辅导员群体,其中教师、后勤、管理人员与大学生心理工作存在脱节,参与度不够。而在心理问题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存在家庭的失位,这也造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家校协同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目前依旧存在思想教育只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的工作,教育过程中家长缺位、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较少,成为当下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障碍(何少群, 程东海. 2019)。

(二)全过程育人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往往存在对低年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高年级学生极少开设,在宣传教育引导中重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引导,较少注重在心理问题爆发前期进行宣传教育,较少关注高校新生入学前心理状况,较少跟踪毕业后高校学生的心理情况(郑丹凤, 王涛. 202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教育过程不连续问题,低年级学生教育过多,而高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断层,对高校毕业生缺失跟踪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突出。

(三)全方位载体构建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大部分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但是往往忽视了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实践的重要性,无法和多种载体协同联动推进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而思想政治教育集中在课堂主渠道,但是思想政治课也存在重理论、轻事实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互动性不高,其中高校缺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综上所述,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机制,需要将当前存在的问题清晰的列出清单,基于问题导向,切实构建两者之间的协同联动,为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全局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机制实践与探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机制,探索两者之间的协同机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思想政治教育课、协同育人、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跟踪引导的一体化模式构建起了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

(一)全员育人的联动机制。全校将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机制列为实践项目,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合署单位,打通心理育人与思政育人教师体系互通,建立起了校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打通了党政干部、学工干部、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后勤安保队伍等全员协同的一体化教育机制,通过学院心理部与心理健康协会的朋辈力量,发挥宣传、引导、教育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中使用心理学经典理论,经典案例,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狼孩适应社会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融入心理育人功能,通过引导学生的三观,树立辩证看待问题的合理信念,有效缓解心理问题。

(二)全过程育人的全流程机制。全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新生心理普测、心理档案作为学生入学第一步观测点;在就读中通过心理与思政课堂主渠道、实践活动第二课堂、525心理活动、心语驿站、心理咨询、心里团辅、职业生涯指导等方式预防、教育、解决学生心理与思想问题;在毕业前通过思政与心理育人讲座,舒缓心理压力,全过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储备职业技能,缓解就业压力,加强思想与心理引导;毕业后对学生群体跟踪,提供心理热线服务,助力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三)全方位育人的有机融合。心理自助微课,通过心理自助技巧视频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既给予学生主体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又发挥了朋辈力量自助互助的重要作用;心理与思政教育观影活动,让同学们能够在艺术熏陶下提升自己的心灵感悟,树立正确的三观;心理团辅通过艺术疗愈团体辅导、留学生团体辅导等,加入正念呼吸、正念行走、拍摄剪辑重要场景等切实提升育人实效;打造心理与思政宣传阵地,将心理技巧与思想引导文章通过线上公众号发布,扩大受众群体;通过实践阵地,如博物院,渡江胜利纪念馆等

四、小结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机制实践与探索,需要加强心理育人与思政育人的联动、全流程跟踪、有机融合,打通全员育人生态,畅通全过程育人链条,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才能够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一体化机制。同时,要认识到在构建一体化机制过程中会遇到协同机制不完善,互动不够畅通,我们要认识到构建一体化的机制过程是存在不断发展,又不断遇到问题的过程,坚定信心,更有利于未来一体化机制的构建。

参考文献

陈虹.(200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

吴向东. (2005).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研究, (1), 29-37.

何少群, 程东海. (201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21), 56-58.

贾东立,宁倩, 吕佳. (202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与策略——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30年的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 (10), 1434.

李亚玲. (2023). 思想政治元素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 中国学校卫生(01),161-162.

吴先超.(2019).“三全育人”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8), 81-83.

李燕 & 刘青霞. (2022). 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7), 57-58.

昌敬惠, 袁愈新, 王冬. (20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 171-176.

郑丹凤, 王涛. (2021).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 88-9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