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陶行知教育思想理念下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分析高职数学课程资源现状,挖掘高职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融入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提升对高职数学课程认识,充分发挥高职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提高教师思政素养以及教学能力,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品格形成以及技能学习,为高职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课程思政;高职数学;混合式教学;教学实践
一、陶行知教育理论概述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卓越的教育家,他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创造教育”、“乡村教育” 、“民主教育” 等一系列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对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这种极具中国国情特征和定位属性的中国式教育家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新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兴国之师的新动力,更是中华民族教育强国战略的新需要。[2]
二、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一)现状与分析
2018年起,平台上已陆续开始了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的资源的制作工作,特别是线上教学,平台资源发挥着巨大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与实践,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现有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库现状分析如下:
1.在课程内容方面,生活情境偏少
本校现有的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网络资源数学理论性较强,数学概念居多,但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少,学生学习时(使用时)机械化记忆为主,阻碍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需要适当增加生活情境或是情境问题。
2.在思政融合方面,思政元素不够凸显
目前的现有的线上教学资源,就课程内容方面缺乏思政元素的融入,五年制高职数学作为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需要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资源,聚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以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在学习模式方面,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在线课程的优势是打破教学空间和学习时间的限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探索适合新时代的在线课程的教学模式,例如PBL、BOPPPS、CDIO等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创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凸显出“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
基于以上背景与分析,探索陶行知教育思想理念下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是具有积极意义。
(二)在线课程设计依据
1.遵循“课程标准”原则
依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章节划分,遵循教学规律,制定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平台的章节,制定学习知识模块,在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发挥教材的优势,保持与“教材”的总教学目标一致。
2遵循“思政育人”原则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关注学生思想、道德、意志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结合数学课程本身特点以及数学素养等相关要求,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已达成思政目标。
3.遵循“教学做合一”原则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三者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1]教学实践中尝试PBL教学模式,通过解决问题,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学生的学习程度调整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政融入实施路径
生活教育理论为理念:组织本教研室教师学习探讨教材,密切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为PBL教学模式的情境问题(或是驱动任务)。
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探索五年制高职数学“融什么”“怎么融”“融到哪”的问题。“融什么”:融入数学人文、时政热点、数学魅力等;怎么融”: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PBL的教学模式。“融到哪”:融在平台作业、课外阅读作业、第二课堂等,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
教学平台更新与补充:教师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需要明确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考核方式、建设作业库等方面的内容。收集分析资料、整理学习资料(或是学习视频)、反思总结与整改。
教学应用实践:基于“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学习的整个过程由课前准备与设计、课中线下学习与实践、课后拓展与反馈组成,体现教与学的相辅相成,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实践应用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教学反思与评价:对组员课堂参与度、发表观点情况、辅导组内其他成员情况、小组间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组员互评,同时依托平台交互数据反馈教学效果。
(四)思政融入课程教学
依据教材目标以及生活中的情境问题,研究数学知识模块,将思政元素融入各个章节,如下表格所示。(表1)
三、反思与展望
(一)以“问”导学,“学”带动“做”
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需要根据问题(或是任务),进行讨论,借助网络搜寻结果,自己或是与伙伴合作来解决问题。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向为数字技术支撑的学习主体。数字经济的到来,职业学校的学生更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字能力。
(二)以“问”促学,“学”改进“教”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课堂情况,设计相应地过程性考核指标体系,由平台数据、本人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卷面评价五个方面组成,其中包括课堂参与度的自我评价、对问题的表述、平台参与程度、论坛发表的数量等。因此,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眼的观看,而是强调手、脑、口等感官的共同参与,这与“六大解放”高度契合,从而促进学生的技能提升、创造力提升。
(三)以“问”启学,“做”促进“学”
PBL教育模式,学生能够得到个性化、精准化的学习环境。例如,学生也可以针对章节的PBL问题,进行事先学习课程,进行有效地预习。对学生的学生行为习惯进行相关研究,发现,相比与传统教学模式,“课前观看平台进行预习”“与他人交流分享”“提出自己观点(或是疑问)”“表述自己的想法与解题思路”“课后回看视频”这四个方面的学习行为都有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1]臧翔翔,胡洁.陶行知思想的教育家精神内涵与启示[J].生活教育,2024,(08):39-47.
[2]王莅,王凌皓.弘道立范: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https://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40415.001.
[3]刘基盛,刑峰,李威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机械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02):1-4.
[4]郭凯艳.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视域下的革命文化单元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设计与实施[J].生活教育,2024,(06):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