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里转化思想的巧妙植入与思维培育

周海明
  
大通媒体号
2024年82期
南安市集星小学 邮编 362332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转化思想的培养和灵活运用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显得至关重要。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植入转化思想,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首先通过理论阐述和实例解析对转化思想进行了深入剖析;然后,结合课堂实践,探索了转化思想教学策略,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际生活用例,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习数学,挖掘背后的转化思想;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理布置富有启发性的作业和任务,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研究发现,此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此研究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转化思想; 抽象思维能力;

引言

我国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里,转化思想的导入和巧妙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力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老师在教授时,往往忽视了转化思想的导入,导致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能力受到限制。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更好地利用和植入转化的思想,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独立性,也可以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事实上,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可以可观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有着重大作用。这一研究,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1、转化思想的理论探讨与实例解析

1.1 转化思想的理论探讨

转化思想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理念,其内涵十分丰富[1]。转化思想强调的是将所学内容进行灵活应用和深度思考,从而实现知识的转化和移植,不拘泥于表面现象,而是通过深入的思考找到问题的实质和本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2]。

转化思想的理论探讨需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在认知心理学中,转化思想被理解为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应用和延伸,更体现了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转化能力。通过转化思想,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形成更为丰富和立体的认知结构。换言之,转化思想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进而灵活运用于解决新问题。

转化思想还与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密切相关。元认知是指对自身认知过程和认知策略的认知,也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行为进行监控、调控和评价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元认知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自己的认知局限、认知策略的选择和调整等。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转化思想的实践,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注重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转化思想的实践,例如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跳跃和创新,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更加自主地探索和运用转化思想,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转化思想的实例解析

转化思想的实例解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植入转化思想,以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呢?以常见的加法与减法概念为例。在教授加法时,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实际场景,比如购物计算,植入转化思想。比如,小明去市场买了一件T恤,花了20元,又买了一包书,花了15元,让学生思考这两个花费项的总和是多少?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将所学的加法运算与实际生活场景相联系,实现了对抽象概念的转化[3]。

而在教授减法时,同样可以运用转化思想。比如,小华家有10颗苹果,她吃掉了几颗后剩下7颗,请问她吃掉了几颗苹果?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学生需要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从而理解减法的概念。这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思考的方式,有助于他们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除了实际生活场景,启发性作业也是培养转化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布置这样一个作业:小明有20元,他要买一本书,价格是15元,他该如何找零?通过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将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实际运用知识的习惯,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实例都体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转化思想的重要性。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知识。通过启发性的作业和问题设计,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植入转化思想,将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2、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利用实际生活用例进行转化思想的植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用例是植入转化思想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转化思维能力。

举例来说,在教授小学生关于分数的概念时,老师可以通过食物分配的情境来引入。比如,将一块披萨平均分成几份,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披萨店的老板,需要将披萨公平地分给不同的顾客。通过这样的实际生活情境,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概念,还会在实践中体会到分数之间的转化关系,例如将1/2转化为2/4。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易懂,促进了学生对转化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另外一个例子是教学关于图形的面积计算。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比如教室的地板面积计算,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图形面积计算的兴趣。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出地板的实际面积,并引导他们思考不同形状房间地板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实际例子,学生不仅直接运用数学知识,还需要运用转化思想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求解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学生自主探索和启发性作业的设置

学生自主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设置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启发性。

作业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思考数学问题。比如,可以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题目,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这样的作业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实现从生活实际到数学问题的转化。

作业设置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活跃,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尝试,鼓励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将已有知识转化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注重引导,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并改正,对他们的优点和努力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引导学生将错误转化为学习的契机,将鼓励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结束语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深入理解并探讨了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我们以实际生活情境为引导,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去理解和把握转化思想,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运用转化思想去解答问题。该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尽管该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操作,如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应性地调整教学策略,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期待,此研究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路径,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向更高效、更有价值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美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J].启迪与智慧:中,2021,(02):44-44.

[2]杨兆荣.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4):71-73.

[3]杨毅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2,(25):168-170.

(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NG1453-185)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