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人工智能在经济学教学中的赋能机制与改革路径研究
摘要:当前人工智能已快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尤其对教育领域形成重大变革。本文旨在探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分析AI技术应用在经济学教学的赋能机制和改革路径。研究发现,AI技术在辅助教师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也面临技术适应性、依赖度、基础设施支撑等方面的挑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AI在经济学教学中的优势与局限,提供了未来教学创新的参考路径。
关键词:人工智能;经济学;赋能机制;教学改革
人工智能(AI)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正逐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尤其在学科内容复杂、需要大量数据分析和现实案例的经济学领域, AI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内容庞大的学科,课堂教学往往面临学生理解困难、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生硬、理论与现实衔接不紧密等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能够通过智能化的个性化推荐、即时反馈以及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量身定制的学习体验,帮助其更高效地掌握知识。AI技术也可以辅助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升课堂互动性与学生参与度。尽管AI在经济学教学中展现出了诸多优势,如何克服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障碍,仍然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在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效果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实践依据与路径参考。
一、人工智能对经济学教学的赋能机制
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的潜力。基于《产业经济学》和《数字经济导论》两门课程实践,本文发现加入了云计算、ChatGPT等智能化工具,教师更好优化课程设计和教案制作,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学习体验,这种适应性强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较难实现。
(一)教师的教学助手:辅助教学课程设计
AI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通过运用ChatGPT等生成式AI软件,教师可以扩展教学资源,撰写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智能化教学辅助工具可以自动化生成课件、测验题目和批改作业,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释放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创新和个别辅导。教师还可以将AI系统导入课堂中,使得学生可以在不打扰其他学生的情况下随时进行提问,提高教学效率。同时,AI系统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建议和资源推荐,基于学生的反馈数据,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帮助教师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
(二)学生的学习助手:实现个性化交互式学习
AI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偏好,动态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学习。比如,智能辅导系统能够实时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提供针对性的练习和解释,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通过对ChatGPT输入问题,得到及时、准确且翔实的回答,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人工智能软件还可以作为一种虚拟学习伙伴,与学生互动、交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三)课堂互动的纽带:自动化反馈调整教学模式
AI的自动化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课堂互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学习路径和参与度,快速生成详细的报告,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也使得教学质量更加精确和科学。
二、人工智能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挑战
(一)技术进步与教学脱节的难题
在经济学课堂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技术适应性问题。许多经济学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于AI技术的使用和整合,尤其是智能化教学系统和自动化评估工具,往往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即便是有些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如何有效融合这些技术与经济学课程内容,避免技术与教学的脱节,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应用与技术依赖的矛盾
对于AI技术的接受度和适应能力是另一大挑战。尽管AI能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和即时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知识,但不同学生在技术使用上的熟悉度和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一些对技术敏感度较低的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或抵触,影响他们的学习体验。此外,个别学生可能过度依赖AI辅导系统,而忽视了经济学思维的培养,导致知识的机械化学习而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提升。
(三)软硬件基础设施支撑困难
AI技术的普及和资源配置问题也制约了其在经济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尽管一些高端AI工具能够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教学,但其成本较高,要求学校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硬件设施,这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教育机构是一大挑战。同时,AI系统的内容库和算法也需要不断优化和更新,确保其能够涵盖经济学课程的全面性和前瞻性。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选择合适的AI工具,并有效地整合进课堂教学,仍需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
三、基于人工智能应用的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
(一)课程内容改革
更新课程大纲,及时增加新一代人工智能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如智能制造、供应链优化、市场分析等,使学生能够理解AI技术如何改变产业经济的运作方式。同时,结合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管理学等交叉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背景,培养其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新
基于互动式的智能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虚拟经济模型的运行和调整中,使抽象的经济理论得以具体化和形象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市场机制、供需关系、货币政策等经济学原理。还可以收集和开发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经济学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设计以项目研究为基础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市场预测、企业决策模拟,加强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衔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调整评价体系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论文评价外,增加AI技术反馈下的项目报告、课堂表现、互动频率、同伴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利用AI技术进行过程评价,通过词频云等统计手段,识别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强化产教融合
加强与AI产业界的企业合作,开发和利用智能教育平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降低AI教学基础设施成本。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共同开发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增强学生的AI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经济学教学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与反思
尽管人工智能的应用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局限性。AI技术的引入往往依赖于教师对技术的理解和适应程度。如果教师对人工智能系统的操作不熟悉,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有效应用,甚至无法实现其应有的教学功能。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过于依赖AI技术而忽视了独立思考和自主的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形成以答案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而忽视了经济学的核心思维方式。尽管AI系统能够自动化生成测评题目和作业,减轻教师的负担,但教师仍需在课堂上进行深度的学术引导和思维拓展。AI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职能,教师与AI的协同合作则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AI在教育中的作用,并探索出更适合经济学教学的应用路径。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人工智能将在经济学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袁园.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探索[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3,(05):6-8.
[2]王金波,李会军,肖凤华.“新文科”视域下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策略[J/OL].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11[2024-12-16].
[3]贺刚,汪雨腈,唐李翊茉.人工智能时代产业经济学课程优化与教材体系改革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09):191-195.
吴沁沁(1993-)女 汉 江苏 博士,讲师 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