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刘志斌
  
大通媒体号
2024年85期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第十七小学 718500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内涵与理论基础的剖析,详细阐述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组织实施过程,包括小组划分、任务设计与教学流程等方面。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该模式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一、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旨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协同合作,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契合现代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深入研究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对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一)内涵:小组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相互交流、讨论、争辩、协作,共享学习资源与学习成果,通过合作达成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素养。

(二)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流互动机会,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中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2. 社会互赖理论:强调个体在群体中的相互依存关系,群体成员之间的积极互赖会产生促进性互动,个体在这种互动中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彼此依赖、相互促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

(一)合理划分小组。小组划分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性别等因素。一般以 4 - 6 人为宜,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既能保证小组内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又能促进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例如,可以将数学成绩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与成绩相对较差、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搭配分组,让成绩好的学生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能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二)精心设计合作任务。合作任务的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任务应具有明确的目标性、适度的挑战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合作任务:让小组同学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并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样的任务既紧扣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合作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三)教学流程设计

1. 任务布置。教师向学生清晰地阐述合作任务的内容、要求和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例如,在上述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中,教师要详细说明量角的方法、如何剪拼以及最终要得出的结论等。

2.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但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讨论。比如,当小组在剪拼三角形内角时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折角的方法来实现。

3. 成果展示与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合作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补充和评价。在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中,有的小组可能会展示用量角器测量三个角后相加得到 180 度的结果,有的小组会展示将三个角剪下来拼成平角的方法,通过不同小组的展示和交流,学生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深入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4. 总结归纳。教师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梳理知识要点,强调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体现

(一)提高学习成绩。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解释分数的意义、比较分数的大小等,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在作业和考试中关于分数的题目错误率明显降低。据某小学的教学实验数据显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班级的学生在数学期末考试中,平均分比传统教学班级高出 8 分左右,尤其是在应用题和综合题的得分上优势更为明显。

(二)培养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协调小组内的分歧等。如在一个关于“数学统计”的小组合作项目中,小组成员要共同确定统计主题、设计统计表格、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遇到数据收集困难、分析方法不一致等问题,通过不断地沟通协商,最终完成任务,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提升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中,小组同学在讨论如何求一个复杂形状的长方体礼盒的包装纸面积时,会提出不同的计算思路,有的从各个面分别计算再求和,有的先计算出三组相对面的面积再相加,这种思维的碰撞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五、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一)存在问题

1. 小组合作形式化。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分组讨论,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或任务过于简单,导致学生的讨论浮于表面,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2. 学生参与不均衡。在小组合作中,往往成绩好、性格外向的学生主导讨论,而一些成绩较差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度较低,甚至成为“旁观者”。

3. 缺乏有效评价。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单一,大多只关注小组的学习成果,而忽视了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态度、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二)优化策略

1. 明确任务与目标导向。教师在设计合作任务时,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明确的努力方向,真正投入到合作学习中。

2. 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全员参与。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加强引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参与度低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可以通过分配特定任务、建立小组内互助机制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3.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应包括对小组整体成果的评价,也应涵盖对学生个体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如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评价主体可以多元化,除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和成长。

六、结论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合作与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有效性。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合理引导,克服形式化、参与不均衡、评价单一等问题。通过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质数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2] 刘兼, 孙晓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 电化教育研究, 1997(3): 3 - 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