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工智能、大思政与项目式实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创新应用

翁娟秋 张秀平
  
大通媒体号
2024年85期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探讨了人工智能(AI)、大思政理念以及项目式实践方法在该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策略。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现代教学元素如何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本文旨在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的全面发展。文章详细阐述了各策略的具体实施路径,并结合真实教材例子进行说明,以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思政;项目式实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正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如何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大思政理念,通过项目式实践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策略层面出发,探讨这些现代教学元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创新应用。

一、人工智能助力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在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点方面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而人工智能技术则能够凭借大数据分析的强大功能,精准地识别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具体需求,进而为其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AI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收集,这些数据涵盖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兴趣偏好等多个方面。基于这些数据,教师能够为每一位学生推荐最为适宜的学习资源以及练习题目。这种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规划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习资源和练习题目是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需求进行推荐的,因此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期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其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规划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避免在不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上浪费时间,而是集中精力学习那些与自己水平相匹配、符合自己兴趣的知识,从而更快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我们的学校生活”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借助AI教学平台,为不同的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对于那些喜欢图文结合方式进行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推送丰富多样的图片以及漫画故事。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校生活中的规则与礼仪。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有趣的漫画故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加深对规则和礼仪的认识。

二、大思政理念融入情境教学

大思政理念强调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形成协同效应。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将大思政理念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可以看到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的重要性。这种直观的感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尊重他人”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小调解员”的情境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首先模拟一个因误会而产生的冲突场景。这个场景可以是两个同学在课间发生了争吵,或者是一个同学不小心弄坏了另一个同学的东西而引发了矛盾。然后,教师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调解。学生可以扮演冲突双方的同学、老师、家长或者其他旁观者等角色。在调解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关于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的道理,尝试解决冲突。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的道理,还能在实践中体验到调解冲突的乐趣和成就感。在调解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倾听冲突双方的意见,理解他们的感受,然后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调解。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式实践促进深度学习

项目式实践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有效地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多个环节。首先是问题识别环节,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确定项目的主题和目标。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我们的社区”单元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所在的社区,发现社区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安全问题或文化特色等方面的问题,从而确定项目的主题。接着是方案设计环节,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思考。例如,对于社区中的环境问题,学生可以设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等方案;对于社区中的安全问题,学生可以设计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巡逻活动等方案;对于社区中的文化特色问题,学生可以设计文化展览、文化传承活动等方案。然后是资源调配环节,学生需要根据方案的要求,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人合作、协调资源,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邀请社区居民、相关机构等参与项目活动,共同为解决社区问题贡献力量。接下来是团队协作环节,学生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分别负责项目的不同方面,共同推进项目的进展。最后是成果展示环节,学生需要将项目的成果进行展示和汇报,向他人介绍项目的过程和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总结和归纳,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大思政与项目式实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创新应用,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大思政理念融入情境教学、项目式实践促进深度学习以及智能评估与反馈促进教学相长等策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未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应继续探索和实践这些创新教学策略,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新时代小学生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建成.一张白纸树“三观”: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J].读写算,2023(23):116-118.

[2]严兴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22):16-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