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量“生”定制: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应用研究

董雨杭 赵静 王江飞
  
大通媒体号
2024年85期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杭州 310018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高校共青团工作在培养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和三全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工作方式在针对性和效率上存在不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新机会。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量‘生’定制”方法,旨在通过智能问答、内容生成等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活动、宣传工作、课外科技竞赛及就业指导的效果。实践表明,本方法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活动参与度、宣传能力和就业能力,同时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建议。

引言:高校共青团作为培养青年学生的重要阵地,在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活动组织和就业指导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在传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团委老师和辅导员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社会实践和各项竞赛活动等方式来开展一系列学生工作。然而,授课制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课程很难引起同学的兴趣[1],而很多社会实践、竞赛、校园活动又因为参与门槛高、活动质量一般、占用课余生活等原因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参与度比较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金融、医疗、教育、工业、法律等很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目前,很多学者研究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3-5],但是并没有针对学生的显示需求开发一个独立、便于学生访问的系统。本论文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活动、宣传工作、课外科技竞赛和共青团促就业等五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应用和挑战,提出了基于领域知识库的“量‘生’定制”个性化帮助方案,通过搭建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问答系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高效率地询问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1.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高校是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和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共青团履行为党育人政治职责,在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授课制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课程很难引起同学的兴趣,而很多社会实践、竞赛、校园活动又因为参与门槛高、活动质量一般、占用课余生活等原因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参与度比较低。本论文从“1551”四个层面出发)(如图1所示),围绕1项核心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分布5大应用场景(思政教育、学生活动、宣传工作、科技竞赛和就业促进)、依托5类典型工具(大语言模型、领域知识库、LangChain、自定义GPTs和系统开发技术)、实现1个育人目标(助推青年人才全方位发展),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能力,提升共青团工作和育人成效。

2.1 改进思政教育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提升青马工程育人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指出,“无论组合拳怎么打,最终要落到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如今,虽然学生可以通过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新闻等课堂外的形式学习到思政知识,但思政课仍然是大学生获取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思政课多是大班制授课,教师没办法贴近每一个学生并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针对性”和“时效性”一直有所欠缺,思政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学生逐渐发现以ChatGPT为代表的智能问答机器人能很好地回答思政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而这种智能问答不受时间、地点、课程的限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热情。

本论文利用自定义GPTs的方法,将自定义知识库、描述和提示词(Prompt)用来训练GPTs;同时针对部分思政文件不宜联网、需要保密的问题,本文同时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LangChain框架构建了一个问答框架,让学生自己链接外部知识库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保证了党政公文和思政文件在本地服务器中运行。学生将政府二十大报告、共青团十九大报告内容等文件输入到量“生”定制系统中,很容易得到政治内容正确、形式丰富多彩的学习PPT大纲和演讲稿,并利用AIPPT等外部网站生成演讲PPT。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分享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获得成就感,并进一步加强对思政知识的学习。这种主动学习的效果持久而高效,既提升了支部骨干的思政理论水平,又在各种活动组织中发挥青马工程育人成效,在实践中增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2降低学习成本,减少重复劳动,让学生活动增质减负

高校校园活动一直是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融入集体并结交朋友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学生活动的开展却一直效果不佳,团学组织招的学生需要花很多时间精力进行培养,精心策划的活动却在分工的时候经常是负责报销、跑腿、签到签退、写策划书等任务,疲于应付、流于形式。团学组织同学在活动中没有收获成就感、参与感,反而大量时间花在重复劳动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参与学生组织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逐渐陷入“为了完成某个团委学院布置的活动任务”的恶性循环中。

为了进一步减少学生在学生活动中对于采购报销的学习难度,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国计量大学财务知识库的智慧财务问答系统,利用自定义GPTs等技术和GPT4.0、通义千问等大语言模型(LLM)制定了一种智能问答解决方案,学生可以在系统中输入各种采购、报销、挂账等疑问,并获得实时答案。同时,本论文研发的系统可以直接调用ChatGPT接口,可以便于学生策划团建方案、或者开发校园十佳歌手多轮统计分数的小程序。降低了学院团学组织同学的工作压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活动增质减负,让学生有动力、有精力去打造一系列学生参与度高、活动效果好的学生活动。

2.3赋能宣传工作,把握意识形态,培养青年学生宣传能力

高校学生在参与校园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时,常常需要撰写新闻稿来宣传这些活动。然而,这些宣传能力需要在大学和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升,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来说,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新闻用语、增加知识储备、不断进行稿件的审查与修改的效率较低,需要老师反复修改,而这些学生往往是参与校园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主力军。因此学生宣传质量不高、一直是共青团工作的一大困扰。部分学生利用ChatGPT等技术来撰写新闻材料,然而,由于大语言模型的训练数据很多来自于外文,技术细节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很可能被敌对势力所利用,在使用这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过程中容易被意识形态渗透。

本论文通过本地化配置Qwen-1_8B-Chat(阿里云发布的通义千问模型)和ChatGLM2-6B(智谱AI及清华KEG实验室发布)大语言模型,确保中文训练数据主要来自于已经接受过监管部门审核的中文互联网平台,同时使用本地化的LangChain框架,将个人电脑作为服务器,在本地和局域网中上传文件,避免受到境外互联网的意识形态侵入。学生可以在系统中上传新闻稿、学校文件等知识库,在校园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中生成的新闻稿件、微信推送文案有着较好的实用性,能真正提升青年学生的宣传材料质量,并在不断实践中提升宣传水平。

2.4聚焦学科前沿,提高知识储备,提升课外科技竞赛竞争力

如何高质量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竞赛、在竞赛中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竞争力是共青团工作的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两大难题。从学生角度来看,一方面参加课外科技竞赛需要占用很多课余时间,牺牲了部分个人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很多有意向参赛的同学还处于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阶段,既缺乏知识储备,又缺少实践和创新能力,难以通过阅读文献、自学课程等方式聚焦学科前沿,竞争力不足。本论文通过引入专业知识数据库、竞赛知识数据库来自定义GPTs并调用接口,可以让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并推荐竞赛项目并撰写计划书,同时可以利用调用ChatGPT接口方便学生撰写数据分析的代码以及进行文献总结,降低低年级学生处理数据和阅读文献的难度,有效地帮助辅导员和指导教师提升学生的课外科技竞赛兴趣、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术或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2.5细化就业指导,定制发展路径,高质量推进共青团促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青年发展之基。目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庞大的就业生群体也让企业对求职者的学历、实习经历、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先进技术掌握程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很多老师一直在校园学习工作,没有企业求职工作经历,就业指导经验不足,在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很难满足用人单位和学生个性化需求,导致学生对就业指导不感兴趣,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论文自定义了一个职业生涯规划GPTs和简历优化GPTs,并在开发的系统中调用接口,系统可以很好地跟踪技术、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学生的性格、成绩、实践经历、家庭背景、技能匹配度、行业方向、薪资水平等信息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并可以一对一提供简历优化、工作推荐、面试培训、职业规划、技能提升等指导。实践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担任共青团促就业的辅助角色,辅导员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谈心谈话、开展座谈会和讲座等方式弥补大语言模型训练数据没有覆盖中国就业市场、训练数据缺乏实时性、无法确保问答准确性的缺点,针对每个青年学生量“生”定制就业帮扶方案。

3.系统开发路径

图2是系统开发流程图。根据法律规定,私自购买VPN等服务用于浏览境外网站是非法的,而目前有些学生仍在私下浏览ChatGPT等外网。因此,本论文在互联网开源代码的基础上利用Python、JavaScript、Java、SQL等编程语言和Vue.js、LangChain、Django、Spring Boot等开发框架,在GitHub Copilo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开发技术的帮助下进行开发系统,并通过AI前端、AI美工等方式美化系统界面。同时,根据法律需要,本论文选择购买微软Azure OpenAI服务,合规、稳定地让系统调用ChatGPT4.0接口,并自定义利用prompt提示文本设定GPTs。对于文心一言、Sora、Dreamina等未提供接口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系统提供了这些应用的介绍和网站链接,供学生学习选择。

4.结论:本研究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并开发了“量‘生’定制”个性化辅助共青团工作系统,探索了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活动、宣传工作、课外科技竞赛和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潜力。系统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知识库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实现了定制化解决方案,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切实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5.参考文献

[1]刘萍萍.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问题探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4,(10):4-7.

[2]毛婉婧.ChatGPT赋能高校个性化思政教育:机遇、挑战和路径[J].科教文汇,2024,(23):35-39.DOI:10.16871/j.cnki.kjwh.2024.23.009.

[3]丁汉文,聂栾懿.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08):72-74.

[4]申晓腾. 人工智能算法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逻辑审视[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4,30(03):99-108.

[5]武东生,郝博炜.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利用人工智能的分析[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5(03):103-112.

作者简介:董雨杭(1997.02),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语言处理

赵静(1987.08),女,汉族,浙江绍兴,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江飞(1991.05),男,汉族,河南安阳,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中国计量大学学生工作和共青团工作课题,DS2024045,课题名:量“生”定制——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应用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