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信息化环境下通过教学能力竞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方法
摘要:本文聚焦于信息化环境,探讨利用教学能力竞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方法。基于此,接下来本文详细分析了信息化为竞赛和教师成长带来的机遇,阐述多种实践方法,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准备竞赛、在竞赛中提升教学技能与信息化应用能力、赛后反思促进持续发展等,为青年教师在信息化浪潮中借助竞赛提升专业水平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教学能力竞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方法
引言:在当今教育领域,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信息化环境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手段;另一方面,也对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能力竞赛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师发展途径,在信息化环境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价值。它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更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基于此,通过参与竞赛,青年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中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信息化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然而,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有效利用教学能力竞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是当前教育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赛前信息化准备:提升竞赛基础能力
在信息化环境下,中职教师参与教学能力竞赛,赛前的信息化准备工作至关重要,这是提升竞赛基础能力的关键阶段[1]。
首先,资源收集与整合是基础。中职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专业课程相关的行业网站等。以汽修专业为例,教师可以在汽修行业论坛上收集最新的汽车维修技术案例、故障分析视频等资料。同时,在教育资源平台搜索优质的汽修课程教学设计,学习其中的教学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方式。此外,关注职业教育领域的微信公众号,这些公众号会推送前沿的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方法以及竞赛获奖案例分析。基于此,教师可以从中获取灵感,如了解如何运用 3D 动画展示汽车发动机内部结构,以突破传统教学中实物展示的局限。
其次,技术培训与应用是核心。中职学校通常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教师要积极参与。例如,学习使用专业的图形设计软件,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来说,可以利用该软件设计出精美的服装款式图,在竞赛中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掌握虚拟仿真软件的使用,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可通过虚拟仿真软件模拟机电设备的组装与调试过程,从而能够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练习。
二、赛中信息化实践:展现教学与技术融合能力
在中职教学能力竞赛中,赛中信息化实践是教师展现教学与技术融合能力的舞台,是决定竞赛成绩的关键环节,同时也为教学创新提供了实践路径[2]。
在教学设计方面,中职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以烹饪专业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在讲解菜品制作步骤时,学生通过 AR 设备扫描菜谱,能看到虚拟厨师在眼前示范菜品制作的全过程,包括精确的食材处理手法、火候控制等细节,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可以使抽象的烹饪技巧变得直观易懂。同时,结合线上课程平台,教师可以在课前发布食材知识、厨房安全等预习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课中利用互动软件,实时收集学生对菜品口味、色泽等评价数据,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在教学实施环节,信息化工具的运用至关重要。比如在数控加工专业的教学竞赛中,教师使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软件演示数控编程代码在虚拟机床中的运行效果,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终端上模拟操作,观察刀具路径和加工过程。教师还可以利用投屏技术,将学生的操作过程展示在大屏幕上,进行实时点评和指导。同时,借助智能交互终端,实现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发布课堂小测验,使得学生通过终端答题,以及运用系统自动统计答题结果,促使教师能迅速了解学生对数控编程指令和加工工艺的掌握程度,进而调整出相应的教学节奏。
三、赛后信息化反思:促进持续专业成长
对于中职教师而言,赛后对教学能力竞赛的信息化实践进行反思是促进自身持续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基于此,这一过程能够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将竞赛成果有效转化为日常教学能力。
在竞赛表现分析方面,教师首先要全面回顾竞赛过程。尤其是通过观看竞赛录像,仔细检查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效果。例如,在电子电工专业竞赛中,教师要查看自己在讲解电路原理时使用的电路仿真软件演示是否清晰流畅,是否准确地呈现了电流走向、电压变化等关键信息。对于在竞赛中使用的在线互动环节,如学生通过手机 APP 抢答电路故障分析问题,要分析参与度和回答准确率,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对比其他优秀参赛教师的表现,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完整性、新颖性,到信息化教学工具使用的熟练度、灵活性等方面,找出差距。比如,发现其他教师在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展示电子设备内部结构时,能够进一步有效的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复杂的电子元件布局,而自己在这方面还有改进空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年教师应积极拥抱信息化浪潮,抓住教学能力竞赛所带来的机遇。每一次竞赛都是一次成长的历练,是青年教师与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深度融合的契机。尽管在这条道路上可能会遇到诸如技术更新过快、教学与技术融合不够自然等问题,但只要持续探索、积极实践、善于反思,青年教师就能在信息化环境下通过教学能力竞赛这一有力途径,实现从初入教坛的新手到教育领域专业能手的华丽转身。由此可见,这不仅有助于青年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更能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有效的培养出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学生,以此推动教育向着更优质、更高效的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李铁磊,王志文,王志涛,等.基于“产学合作”的工程实践教学型教师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15):38.
[2]李建荣,王庭俊.在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0(15):87.
[3]王磊,姚晓霞,柴田.基于"四位一体"教学能力培养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1):6-10.
本文系2023年度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创新实验区专项课题一般专项课题《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能力竞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3]GHBZX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