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路径

李艳
  
大通媒体号
2024年88期
东胜区第十一小学 017000

摘要: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要求,聚焦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在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多方面全面发展。现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重要性分析入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立足思辨主题,设立学习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组织思辨活动,加强阅读拓展,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养成,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既要让学生广泛的读,更要重视学生深度思辨,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度思考如何带动学生思辨表达思维能力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提出,指向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在阅读感知的同时理解内容,还要培养学生分析,研判意识,促进学生独特思维品质养成,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重视思辨性阅读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深度理解,还能够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个性认知。这样可以基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思辨意识稳步提升。

(二)促进学生深度领悟语文之美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引入,打破了单纯文本阅读为学生带来的枯燥感,可以让学生在思辨分析的同时进行个性表达。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参与,文字积累,语言运用,沟通交流过程,让学生在语言与思维之间建立纽带,还能带动学生审美认知有效发展,所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思辨分析中形成严谨高级的思维模式,助力学生领悟语言材料的同时,引导学生严谨分析学会,遣词造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助力学生领悟语言之美。

(三)可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树立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引入,将思辨阅读与个性表达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在广泛阅读好文章的同时,领悟其中蕴含的智慧哲理。让学生在思考现实问题时,可以有更深刻的认知,也能让学生站在更广的层面去思考现实问题,丰富人生阅历。所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引入,可以扩展学生认知的视野,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树立,帮助学生以全新的视角来观察思考现实生活,让学生在阅读表达过程中能更加从容且理性。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的积极对策

(一)围绕思辨主题,加强任务引导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推荐过程中,教师要能围绕思辨主题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围绕思辨主题,表达个性认知与我们产生深刻共鸣,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相应的学习小组,开展有效的切入型引导,在凝练出思辨主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围绕主题进行任务实践,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进行有效的阅读和思辨。让学生结合课文说一说小女孩的命运悲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再让学生想一想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是由哪些原因所造成的?通过有效的思辨阅读,培养学生共情意识,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二)优化问题引导,完善课程脉络

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推进过程中,既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表达思辨,教师还要重视问题的针对性设计,通过有效的问答、论述、思辨、反思,促进学生对课程主题深入理解,并让学生善于从材料中寻找论据以支撑自己的观点。教师也要重视基于问题,与学生开展有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真正对思辨主题深入理解,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个性认知。以《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就可以通过有效的问答互动,让学生理清课程脉络。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并让学生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说一说这些句子,反映出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再让学生结合课文想一想,诺曼底号海难发生的原因有哪些?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学完课文后,自己对生命有什么样的感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思辨,结合学生发现的一些点教师恰当的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架构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也能让学生对船长的英雄壮举有更深刻的体会。在问题引导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表达,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进一步与学生沟通对话,可以让学生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三)创设实践情境,鼓励学生思辨表达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推进,要让学生围绕文本积极阅读深入思辨,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主体实践提供有效的空间,所以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推进中,教师可以立足生活创设任务实践情景,让学生学思结合主体实践。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深刻记忆,又能够为学生交际表达和灵活运用奠定良好基础。以《秋天的雨》为例,在课程学习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延伸实践生活,让学生在秋雨过后到校园中去认真观察,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看所感所想有效描绘。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观察,促进文本与现实生活有效关联,再让学生带入自己的味觉、触觉、感觉来进行口语表达或小练笔写作,可以真正以学促练,提高学生学习的连贯性,让学生语文学习热情有效释放。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推进,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恰当设计阅读任务,重视在课堂引入一些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表达交流。教师还可以延伸日常生活,创设一些实践表达情境,让学生连贯学习,共情体验,真正基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晖.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J].甘肃教育,2024(2):105-107.

[2]江婉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4(32):34-36.

[3]李晓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4(27):62-64.

[4]吴华芳.“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为例[J].求知导刊,2024(29):104-106.

[5]罗先丹.农村小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4(12):21-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