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大学》“三纲领八条目”思想对当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启示

张宏基
  
大通媒体号
2024年92期
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师范学院 741001

摘要:《大学》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提出的“三纲领八条目”思想,不仅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精髓,也为后世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具体路径。这一思想体系不仅在古代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当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样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笔者将从“三纲领”与“八条目”的具体内容出发,探讨其在大学生个人修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启示,并引用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大学》,三纲八目,大学生,成长成才,启示

一、“三纲领”的内涵

“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或新民)”、“止于至善”。这三者构成了《大学》提出的教育总纲,具有深远的意义。

1. 明明德

“明明德”强调的是彰显每个人内心本有的光辉品德,即通过自我修养,使内在的美德得以显现。这一思想告诉我们,大学生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本性是善的,并通过不断学习和修养来提升自身的品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应注重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水平。正如《大学》所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必须先从修身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

2. 亲民(或新民)

“亲民”在宋代朱熹的《大学章句》中被改为“新民”,意为使民自新,即以德化万民,使之在精神面貌上焕然一新。[1]这一思想要求大学生不仅要自我完善,还要启蒙他人,帮助周围的人去除无明,共同走向新生。对于大学生而言,亲民(新民)的思想意味着在追求个人发展中,不能忽视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在校园里,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终极追求,意味着不断精益求精,追求最高的善,永不懈怠。这一思想为大学生提供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即追求心灵的最高境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在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上,大学生应树立远大的目标,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成就和更好的结果。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不断学习和进步,实现自我超越。

二、“八条目”的实践路径

“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紧密,从个人修养到社会治理,形成了一个层层递进、由内而外的实践过程。

1. 格物

“格物”要求人们穷究事物的道理,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掌握事物的本质。[2]对于大学生而言,格物意味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技术日新月异。大学生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通过参加学术讲座、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致知

“致知”是在格物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在大学里,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学会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和反思,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 诚意

“诚意”强调端正意念,使内心真实无欺。对于大学生而言,诚意意味着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习和生活要认真负责,不敷衍了事。在学习上,大学生要诚实守信,不作弊、不抄袭;在生活中,要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保持诚意,大学生可以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4. 正心

“正心”则是要端正内心,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正直。大学生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校园里,大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诱惑,如追求物质享受、盲目跟风等。这时,大学生要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正直。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5. 修身

“修身”是完善自身道德的关键步骤。大学生在修身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在大学里,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要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不断审视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足。

6. 齐家

“齐家”要求治理好家庭,使家庭和谐有序。对于大学生而言,齐家意味着要学会与家人沟通和相处,关注家庭的需求和情感。在家庭生活中,大学生要尊重父母的意见和付出,关心家人的需求和情感。通过参与家庭事务、照顾家人等方式,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爱心。要学会平衡家庭与学业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

7. 治国

“治国”是将修身齐家的理念推广到国家治理中,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对于大学生而言,治国意味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在校园里,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了解社会现实和问题,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8. 平天下

“平天下”表达了儒家士人对于实现天下太平的崇高理想。对于大学生而言,平天下意味着要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胸怀,关注全球问题和挑战,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要学会关注全球性问题如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三纲领八条目”思想对当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启示

1. 注重个人修养

“三纲领八条目”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生而言,个人修养是成长成才的基础。通过不断学习和修养,大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承担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纲领八条目”思想要求大学生在追求个人发展中,不能忽视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大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现实和问题,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 树立远大目标

“三纲领八条目”思想为大学生提供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大学生应树立远大的目标,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成就和更好的结果。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不断学习和进步,实现自我超越。通过树立远大目标和不断追求进步,大学生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和动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注重实践与创新

“三纲领八条目”思想强调实践与创新的重要性。大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学会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和反思,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M].吴光,等,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