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困境与突破对策研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不仅具有语言教学的功能,还承担着思政教育的重任。然而,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旨在探讨这些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突破对策,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困境;突破对策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和思政教育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因此,本文将从实践困境与突破对策的角度,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一)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其思政教育功能不容忽视。在全球化背景下,这门课程不仅承载着语言教学的任务,更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英美文学、历史、文化等内容,这些内容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将这些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是实现全面育人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发展对于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学生可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受到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引领,从而培养出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品质将贯穿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中,成为他们不断前行、追求卓越的动力源泉。因此,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困境
(一)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度不够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度不够是制约课程思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渗透和融入。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虽然语言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思想政治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思政教育资源匮乏
思政教育资源匮乏也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教材、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这使得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缺乏有力的支持和指导,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升
教师的思政素养对于课程思政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思政素养有待提升。他们缺乏系统的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这导致他们在开展课程思政时难以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四)学生思政意识淡薄
学生的思政意识淡薄也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认为思政教育只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和灌输,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无关。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于思政教育缺乏兴趣和动力。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突破对策
(一)加强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为了加强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将思政教育纳入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中,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二是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同时结合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开展思政教育;三是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二)丰富思政教育资源
为了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教材建设,开发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思政教材;二是建立思政教育案例库,收集国内外优秀的思政教育案例和教学经验;三是加强网络建设,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
(三)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为了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训活动;二是鼓励教师参与思政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提高他们的思政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三是建立教师思政考核机制,将思政教育成果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
(四)增强学生的思政意识
为了增强学生的思政意识,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思政教育宣传,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校刊、网络平台等渠道宣传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思政教育的力量;三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创新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线上平台提供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如视频课程、在线讨论、在线测试等;线下则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和交流。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项目式教学模式
项目式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与思政教育相关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和探讨,最终形成一份研究报告或展示成果。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体会思政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将传统课堂中的讲授环节和作业环节颠倒过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课前提供相关的思政教育资料和视频课程,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课堂上则通过讨论、交流、提问等方式进行互动和答疑。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思政教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思考,为课堂上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打下基础。
(四)情境模拟教学模式
情境模拟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或虚构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扮演特定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情境模拟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思政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情境,如模拟国际会议、跨文化交流场景、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如外交官、文化交流使者、社会评论员等。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沟通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情境模拟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在模拟情境中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担当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时,必须坚守四大原则以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公正性。首先,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价体系必须基于坚实的教育理论和科学方法,确保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其次,全面性原则强调评价体系应全面覆盖思政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塑造等,避免片面评价。再次,可操作性原则确保评价体系在实际操作中易于理解和执行,便于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使用。最后,导向性原则旨在通过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推动思政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石,为科学、全面地评价思政教育提供了指导。
(二)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由五大核心要素构成,共同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评价目标是整个评价体系的起点,明确了思政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为评价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评价内容涵盖了思政教育的知识点、技能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确保评价的全面性。评价标准则是根据评价内容制定的具体指标,用于衡量思政教育的达成度。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方式,如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学生自评等,以获取全面的评价信息。评价结果则是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改进思政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依据。
(三)评价体系的实施策略
为确保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顺利实施,应采取一系列策略。首先,建立由专业教师、思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组成的评价小组,确保评价的多元性和专业性。其次,定期开展评价活动,如学期中、学期末的评价,以及特定项目的专项评价,以获取及时的反馈和改进建议。同时,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思政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最后,加强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根据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推动思政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四)评价体系的技术支持与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也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首先,可以引入数字化评价工具,如在线问卷调查平台、课堂互动软件等,以提高评价效率和数据收集的准确性。这些工具不仅能够实现即时反馈,还能方便地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为评价提供更深入、更直观的洞察。其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和情感分析,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讨论和反馈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识别出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潜在需求和问题,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这种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思政教育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评价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云平台,教师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学生可以在线参与思政教育活动,评价小组则可以实时跟踪和分析评价数据,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这种开放、协作的评价模式有助于打破传统评价体系的局限性,推动思政教育向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七、结论与展望
本文研究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面临融合度不够、资源匮乏、教师素养待提升和学生意识淡薄等困境。为突破这些困境,需加强思政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丰富资源,提升教师素养,增强学生思政意识。未来趋势显示,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将更紧密融合,资源丰富化,教师思政素养提升,学生思政意识增强。面对机遇与挑战,需持续探索创新,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谭毅.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J]. 海外英语, 2024, (14): 153-155.
[2] 黄方.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效教学研究 [J]. 西部学刊, 2023, (08): 122-125.
[3] 武晶晶,夏金玲.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问题与策略研究 [J]. 现代英语, 2021, (07): 82-84.
基金项目:
1 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教学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成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编号:2021jyxm0595)
2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质量工程项目《以输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汉译英思政教学实践研究》(编号:2022xjyxm06)
作者:张立峰(1970年2月20日),男,安徽合肥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