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美育教育”视域下:辅导员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美育教育的意义探析
【摘要】基于对新形势下美育教育在辅导员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美育素养提升提供根本遵循,也为辅导员打造精品美育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当下辅导员积极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将美育教育落实、落小、落细,提升育人时效。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美育教育;一站式
党的二十大政府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1]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教体艺〔2023〕5号为高校开展美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引路人、排头兵,要充分发挥角色优势,开阵美育教育。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清晰自身定位,以免在开展育人工作中陷入“伪艺术家”的陷阱,那么如何将美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每一位高校辅导员应思考的核心议题。因此,高校在开展育人工作时,要立足思想育人的同时有效融合美育元素,不断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美育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美美与共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9年2月,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提出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高校辅导员要积极顺势而为,牢牢抓住“一站式”学生社区这个育人主阵地,从教室延申至宿舍、从课堂延申至社区。因此,辅导员借助“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便利开展育人工作,更好的将育人工作落实、落小、落细。
一、“一站式”开展美育教育的意义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新时代美育工作在开展中必须坚持”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的要求。因此,美育逐渐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
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美育”一词。美育又称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指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美育教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美育素养,则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难点,压实压深美育教育深度,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积极开展美育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将美育渗透在大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长之中。有效地将美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协同助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温润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
二、“一站式”开展美育教育的路径
1、红色铸魂,点亮信仰之美
高校作为培育国家未来栋梁的摇篮,承担着立德树人、知识传授、科研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辅导员作为育人的核心力量,要积极做好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培根铸魂,充分挖掘红色记忆。红色记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崇高的精神,是美育的鲜活教材。作为高校辅导员积极创新工作路径方式,要积极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将美育教育、思想教育有机融合,组织观看《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红色主旋律电影,引导学生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与高尚情怀,在心灵深处播撒红色种子,积极立足本土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挖掘西柏坡革命内涵。深化大学生爱国情怀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以红色信仰照亮人生追求美的道路,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2、文化润心,涵养精神之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2021)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4]辅导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教育深度融合,在美育教育中创新路径。努力探索研究新形势下辅导员创新育人路径需要探索的课题。高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教育培训的主要场所,承担着教育、管理、服务的重要角色。辅导员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美育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送入社区,送入基层,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优秀传统文化研讨,鼓励学生在墨香与古韵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素养,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和谐美、家国天下的情怀美。引导学生在时代浪潮中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与美学基因,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3、劳动塑形,雕琢实干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深刻揭示了劳动与美相结合的本质内涵。高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有“种豆南山下、道盛豆苗稀”等描述古代辛勤劳动的诗词歌赋,今有“大国工匠、劳动楷模”等现代劳动楷模。生活点滴间蕴含着“劳”,而如何以“劳”育心、以“劳”育人则是每一个辅导员需要思考的问题。辅导员积极挖掘劳动之美,将劳动教育与美育教育有机融合,开展以“劳”育心活动,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党员责任田,鼓励优秀学生党员“以身示范”开展劳动教育,开展“劳动责任田”鼓励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中挖掘榜样力量。让学生亲手耕耘、实践,在挥洒汗水间领悟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使学生懂得用勤劳双手塑造美好生活,在实干奋进中雕琢出踏实笃行的内在美质,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华章。
三、“一站式”开展美育教育的成效
美育教育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核心环节。美是艺术的目的和推动力,也是生活的目的和推动力,更是教育的目的和推动力。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和高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管理的“最后一百米”,辅导员的育人成效直接关系了育人成效。因此,高校辅导员要积极顺势而为,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美育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35.
作者简介:王莉淋(1997年6月)女,河北省唐山市,满族,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硕士研究生,10082
张栋浩,(1998年1月)男,山东省济南市,汉族,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硕士研究生,1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