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字化背景下基于“五彩育人”理念的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分析

甘淑婷
  
大通媒体号
2025年2期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市 421001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五彩育人”理念内涵与物流专业适配性、数字化助力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以及当前建设现状剖析,对数字化背景下基于“五彩育人”理念的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详细的现状分析,对未来数字化背景下建设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字化;物流;课程思政

一、引言

在当前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教育领域正体验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与革新。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其课程思政建设肩负着立德树人与专业技能塑造的双重使命。对于高职物流专业而言,结合“五彩育人”的特色理念开展课程思政,是顺应时代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路径,深入剖析其建设现状,有助于精准发力,完善思政育人体系。

二、课程思政理论基础

(一)国内政策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育人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水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时明确指出,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配合,共同发力,以产生协同效应。这一指示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高校在课程思政领域的广泛实践与深入研究,旨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的育人理念与教学改革。此后,课程思政不断向中小学等基础教育领域延伸,逐渐形成了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思政体系。

(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秉持着"文以载道"的教育理念,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深入灌输道德价值观。例如:在《大学》中提出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点就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核心价值,不仅强调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品德的培养。这一理念为课程思政构建提供了一个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思想源泉,鼓励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与人生目标,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三)现代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而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借助外部资源与他人合作,通过意义构建实现知识内化的过程。这一理论深刻启示了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情境,鼓励学生在探索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主动思考并建构起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认识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引导的有机融合。

三、“五彩育人”理念内涵与物流专业适配性。

“五彩育人”理念以红、金、绿、蓝、黑五色为基,红色寓意红色基因传承,塑造学生家国情怀与爱党精神;金色指代工匠精神,在物流实操中追求卓越、精雕细琢;绿色象征绿色物流,强调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环保责任意识;蓝色代表筑梦蓝,契合物流数字化转型,培养学生创新探索、掌握前沿技术能力;黑色象征廉洁警示,强调遵守法律,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意识。在物流专业,从仓储配送、运输管理到供应链优化等课程,均可融入这五色内涵,使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职业素养无缝对接。

四、数字化助力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

(一)资源整合与拓展

数字化平台汇聚海量思政素材,如线上红色展馆、物流行业绿色发展报告、智能制造纪录片等,教师能依课程进度精准推送,打破传统教材局限。像讲授物流信息技术时,引入 5G、区块链助力物流透明化案例视频,既阐释技术要点,又展现科技变革力量,激发学生科技报国志向,将蓝色育人落地。

(二)教学模式创新

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模拟物流企业应急决策场景,融入诚信、担当等思政元素,学生在虚拟情境抉择,如在虚拟的物流配送路线规划中融入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感知责任之重;线上互动社区、直播课堂实现师生、生生异地实时研讨,如组织学生在线讨论物流企业绿色发展的思政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物流热点背后人文道德,拓宽思政教育时空边界,提升参与度。

(三)丰富教学资源

一方面可以引入案例,通过借助数字化平台,引入大量体现物流行业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的实际案例。如京东物流在抗疫期间的高效物资调配,展现了物流人的担当。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物流行业发展成就,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如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飞机、自动化码头的先进运作视频。

(四)精准教学评价

运用数字化工具实现学生自我评估、生生互评与教师指导性评价的综合应用,全方位衡量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实践表现,例如,在小组物流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其思想政治元素的运用进行深入评价。

(五)促进师资提升

借助数字化平台为教师提供思政培训资源,如专家讲座视频、优秀教学案例集等,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利用线上交流平台,让物流教师与思政教师开展跨学科交流,共同探索思政与物流课程的融合点。

四、当前建设现状剖析

(一)物流专业课程内容没有有效体现思政元素

部分课程思政仍停留在知识表面叠加,如物流成本管理课,仅开篇提及企业诚信纳税,未贯穿成本核算、定价策略全程,未深挖思政与专业逻辑关联,学生难领悟思政对专业实践的指引价值,“五彩”育人碎片化。

(二)高职物流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

第一,培训不足:学校对物流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培训力度不够,缺乏系统的、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学习机会,导致教师对思政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了解不足。第二,考核缺失:学校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对课程思政的考核权重较低或缺乏明确的考核指标,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三,压力较大:物流专业教师日常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课程思政,更新教育观念。

(三)课程思政效果评估没有有效的评判标准

首先指标体系不完善:目前对于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估,缺乏一套涵盖政治素养、道德品质、职业精神等多维度的细化指标。难以全面考量学生在理想信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其次定性定量难平衡:评估过程中,对于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定性内容难以准确量化,而过于依赖定量数据又无法深刻反映思政教育的本质效果,导致评估结果有失偏颇。最后过程结果有侧重:部分评估只关注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或实践成果等结果性指标,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转变、行为表现等过程性因素,不能完整呈现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

(四)数字化教学手段应用有待增加

一方面教师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教师对数字化教学手段在课程思政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传统教学方法同样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充分意识到数字化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缺乏将思政教育与数字化教学手段有效融合的能力,不知道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来突出思政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五、结语

本文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五彩育人”理念内涵与物流专业适配性、数字化助力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以及当前建设现状剖析,对数字化背景下基于“五彩育人”理念的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详细的现状分析,未来研究可从“五彩育人”理念出发,探讨多维度、多层次的方法,旨在将"五彩"教育元素深度整合进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具有长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制,并在探索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创新模式上迈出坚实步伐。

参考文献

[1] 赵智锋,施华.高职物流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物流研究,2023,(01):85-92.

[2]耿君宜.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路径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45(12):182-184+178.

[3]王超维.新文科视域下创新和发展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4,46(02):116-118.

[4]金小莹.新时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物流科技,2024,47(17):177-180.

[5]于楠.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储运,2024,(12):200-201.

【基金资助: 2024年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化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课程 “五彩”育人创新研究,编号2024C004】

作者简介:甘淑婷(1994—),女,湖南衡阳人,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供应链管理与物流。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