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修订版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人与动物“活动·探究”单元项目式教学研究

赵虹惠
  
大通媒体号
2025年7期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 重庆万州 404100

摘要: 新修订版语文统编教材于2024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七年级上册新增人与动物“活动·探究”单元,实现教材设计的一致性。项目式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强,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高阶能力培养,与“活动·探究”单元的编写理念完全契合。基于此,本文以新增人与动物“活动·探究”单元教学为例,挖掘新增“人与动物”活动·探究单元的亮点变化,提出项目式教学策略,以实现教材设计初衷,加强语文与生活、课堂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运用能力。

关键词: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活动·探究”单元;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即通过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组建团队,在此环境中解决某一具体主题的开放式问题的经历来学习。2024年8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 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并通知“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将于2024 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其在七年级上册增设了人与动物“活动·探究“单元,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理念,以任务驱动机制,紧密串联阅读、实践与写作环节,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综合实践系统,打破传统单元教学易陷入知识碎片化、板块离散的困境,实现真实情境中语文实践活动之间的整合。

一、新增“人与动物”活动·探究单元的亮点

(一)单元架构的系统性重塑: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

传统单元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碎片化传授,各教学板块之间相对孤立。之前教材八、九年级每册各设有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前瞻性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目前新修订统编教材在维持现行教材单元数量的基础上,将七年级教材的两个普通读写单元改造为“活动·探究”单元,使初中阶段“活动·探究”单元的数量增加为6个。其中七上“人与动物”单元重新构建为一个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学习模块,该单元由三个主要任务组成,这种结构的设计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阅读、实践到写作,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强调了知识的建构与应用,实现了从知识输入到输出的完整学习循环。

(二)选文策略的针对性强化:从广泛到聚焦的精炼

从主题角度看,选文围绕人与动物的关系这一核心从不同维度展开。新修订版教材在选文上进行了调整,增补和替换部分课文,强调语文“以文化人”的学科特性。其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将原来两篇教读课文《猫》《狼》和《动物笑谈》改造为“活动·探究”单元,并用《我的白鸽》替换了《动物笑谈》,又将原九年级下册的《大雁归来》移至本单元,这四篇选文构成单元任务一的活动支架。其次,该“活动·探究”单元选文类型多样,七上第五单元课文包含小说,散文,科学札记和文言文。这种调整旨在丰富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刻联系,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探究。

(三)能力培养的进阶性引导:从基础到高阶的递进

新修订版教材对“人与动物”活动·探究单元的设计体现了从基础到高阶的递进式引导,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首先,通过基础性的阅读理解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次,通过实践性的观察、记录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记述能力。最后,通过高阶的写作任务,促进情感表达与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七年级作为初中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该单元在能力层级设置上充分考虑了与小学阶段的衔接与进阶关系。由于年龄与认知等原因,小学主要侧重于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和学习简单的记叙文写作。而七年级的活动·探究单元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辨分析“我”与动物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升学生写作技巧。

二、新增“人与动物”活动·探究单元项目式教学策略

(一)建构学习情境,奠定项目基础

情境是“连接生活与教材文本内容的现实语文场景”,是项目式学习的关键之一。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出发,将真实的现实世界引入,增强学科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思考,扮演项目角色,在真实的项目情境中完成驱动任务。例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活动·探究学习主题为人与动物,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的主题探究活动,构建情境为成立“动物观察社”,学校将开展一项长期的动物观察项目,学生扮演动物观察员的角色,观察身边的动物,总结归纳为动物观察手册上。其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搭建学习支架,推动项目实施

项目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重视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具体实施中,学生存在相应的困难或障碍,教师要搭建学习支架是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举措。项目式学习用时持续周期较长,每个阶段教师的支架搭建各有侧重,关注点不同。在项目启动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题,并协助学生明确项目目标并确立具体的探究任务,细化学生分工并制定详细的活动策划方案,为项目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在项目启动过程中,教师要持续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并予以解决。

(三)设置分阶任务,获取项目成果

“活动·探究”单元中三个任务层层递进,项目式学习的融合带领学生有效走入深层学习。首先,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介绍单元项目背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项目任务,组织学生成立“动物观察社”,开展“动物观察记录”活动。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快速浏览单元内容,整体把握单元内容,以“动物观察社”为单位设计活动方案,确定实施流程,初步拟出完成项目需要的一系列阶段任务。

其次,在项目实践阶段。第一,文本研读。学生依据活动任务单及相关说明,仔细阅读本单元,构建对动物及人与动物关系的初步认知体系。第二,动物观察与记录。学生分组选定一种动物作为观察对象,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观察结束后,各小组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阶段性的观察报告。第三,动物保护与故事创作。每周观察播报:学生每日观察并记录动物,各小组内进行汇总记录,定期开展“小小动物观察员的每周播报”展示活动。动物观察故事创作:每位学生根据观察记录的成果或观察过程中所发生的难忘的故事,创作一篇关于“我与动物”的文章。创作完成后,各观察社成员将依据教师提供的创作指南和评价量表相互审阅,共同提升作品质量。

最后,项目展示阶段。各观察社将过程性材料和观察学习成果制作成“小小动物观察员”手册,在班级进行展示交流,评选出优秀观察员、最佳动物观察社等奖项。

如今的语文教学处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时代,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得以实现,项目式学习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重视实践活动,链接现实生活。新修订版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编入人与动物“活动·探究”单元,体现教材设计的一致性,尝试将项目式学习引进能让学生真正“活动”和“探究”起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巫雪琴.新课程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内涵、体例与活动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09):4-7.

[2]戴晓娥.大单元 大情境 大任务——统编语文教科书“新教学”设计与实践[J].语文建设,2019(08):9-1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