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深化 “探秘无患子” 主题探究,推动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索

吴林惠
  
大通媒体号
2025年11期
张家港市永盛幼儿园 邮编 215625

摘要:本研究以 “探秘无患子” 课程故事为依托,深入剖析幼儿在主题探究活动中的学习过程,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探索深化此类主题探究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进阶策略。通过优化互动性环境、挖掘价值性事件、升级支架式策略以及深化多元化记录应用,旨在全面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培养其高阶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探秘无患子;主题探究活动;幼儿深度学习;教育指导纲要

一、引言

在幼儿教育领域,主题探究活动作为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培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受到广泛关注。“探秘无患子” 课程故事展现了幼儿在自然材料探索中的积极表现,但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活动,推动幼儿实现深度学习,仍需深入探讨。本研究聚焦于此,期望通过优化活动策略,助力幼儿在主题探究中获得更全面、深入的发展。

二、互动性环境的深度营造

(一) 拓展自然探究空间

在 “探秘无患子” 活动中,拓展自然探究空间能极大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在园内,有两棵茂密的无患子树,孩子们可以看到无患子树高大的身姿,观察其枝叶的形态,了解它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例如,春天无患子树长出嫩绿的新芽,夏天枝繁叶茂,秋天挂满果实,冬天树叶凋零,这一系列变化让幼儿直观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周期。通过这些观察,幼儿能深刻体会到无患子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深化对无患子的认知,激发他们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探索欲望,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的要求高度契合。

(二)创设情境的多维延伸

创设语言情境时,引入与无患子相关的传说故事,古人如何发现无患子的清洁功效,或编写关于无患子小精灵帮助人们清洁的童话。引导幼儿从故事角色的视角思考无患子的用途和价值,这种方式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同理心,提升其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无患子的探究活动中,也契合《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语言发展和思维培养的目标。

三、价值性事件的深度挖掘

(一) 问题链的持续构建

在幼儿发现煮过的无患子水清洁效果更好后,构建问题链。引导幼儿思考 “煮无患子的时间长短对清洁效果有怎样具体的影响?”“除了洗手,无患子还能清洁哪些特殊污渍?”“不同成熟度的无患子制作的洗涤用品效果有差异吗?” 通过不断提出这类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持续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促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跨领域价值整合

将无患子探究与多领域融合。在科学探究基础上,融入数学领域,让幼儿测量无患子的大小、重量,计算制作香皂时无患子水与皂基的比例;结合艺术领域,开展无患子手工创作,如用无患子制作项链、摆件等。通过跨领域整合,帮助幼儿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拓宽学习视野,提升综合素养,进一步挖掘 “探秘无患子” 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支架式策略的优化升级

(一)个性化材料支架

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材料支持,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对于动手能力强且对化学实验感兴趣的幼儿,提供量杯、pH 试纸等专业材料,支持他们探究无患子水的化学性质,如测量无患子水的酸碱度,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入探索,在最近发展区内实现深度学习。

(二)动态问题支架引导

根据幼儿的探究进展,灵活调整问题,能够持续激发他们的思考。当幼儿在制作无患子香皂遇到脱模问题时,及时提出引导性问题,如 “如果改变模具的材质,会对脱模有影响吗?” 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塑料、硅胶、金属等不同材质的模具进行实验,启发幼儿思考添加其他物质,如橄榄油、蜂蜜等,观察对香皂质地的影响。通过这些针对性的问题,推动幼儿不断尝试新方法,深入思考问题,使探究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三)体验支架的反思深化

在幼儿完成无患子洗手液或香皂制作后,组织反思讨论活动至关重要。例如,引导幼儿思考 “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如何克服的?”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有的幼儿可能在搅拌无患子水和皂基时遇到混合不均匀的问题,他们通过延长搅拌时间或者更换搅拌工具解决了问题。通过这样的反思环节,帮助幼儿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元认知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探索积累宝贵经验。

五、多元化记录的深度应用

(一)作品式记录的拓展与分析

鼓励幼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作品式记录,能够更全面地展示他们的学习过程。除了绘画,制作无患子标本是一种很好的记录方式。幼儿可以将无患子果实、树叶等制作成标本,标注采集时间、地点和无患子的特征,记录其外观变化。在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从照片中观察幼儿在制作香皂时摆放无患子的独特创意,从视频中发现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细节和思考过程,从而了解幼儿的思维和情感变化,为后续个性化指导提供有力依据,促进幼儿艺术表达和科学认知的共同发展。

(二) 日记式记录的互动反馈

建立教师、幼儿和家长的互动反馈机制。我们定期与幼儿交流日记内容,给予鼓励和指导;家长分享生活中与清洁用品相关的经验。如家长讲述过去使用天然清洁材料的故事,与幼儿的无患子探究形成互动,增强幼儿记录的积极性,促进家园合作,为深度学习营造良好环境。

(三)回顾式记录的拓展延伸

回顾活动时,不仅总结成功经验,还分析失败原因。引导幼儿思考 “在探索无患子保质期时,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在今后的探究中出现?” 将回顾与新探究结合,如基于之前的经验,探索其他天然植物的保质期和保存方法,使幼儿学习形成螺旋上升的过程。

六、结论

通过对 “探秘无患子” 主题探究活动的深化研究,在互动性环境营造、价值性事件挖掘、支架式策略优化和多元化记录应用等方面提出了进阶策略。这些策略有助于更全面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更高质量的深度学习。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根据幼儿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研究可关注这些策略在不同主题活动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整合策略,以实现幼儿深度学习的最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教材建设方面的指导意义 [J]. 课程教育研究,2018 (27).

[2] 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