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儿园自然探索活动的课程设计及应用研究

杨见会 张婧斐
  
大通媒体号
2025年11期
汝州市市直第七幼儿园 河南 汝州 467599

摘要:现代城市化进程加快,幼儿与自然的接触机会减少。自然探索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国家政策倡导“自然教育”和“生态教育”,鼓励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将自然探索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是近年来幼儿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它强调通过亲近自然、体验自然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文中就自然探索课程的设计及应用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自然探索活动;课程设计及应用

一、将自然探索活动与五大领域相结合

将自然探索活动与幼儿园课程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自然教育的综合价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健康领域

1.目标:通过自然探索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自我保护能力。

2.结合方式:

户外运动:在自然环境中开展跑步、跳跃、攀爬等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耐力。健康饮食:通过种植蔬菜、水果,让幼儿了解健康食物的来源和重要性。

安全教育:在自然探索中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如识别危险植物、避免蚊虫叮咬等。

(二)语言领域

1.目标:通过自然探索活动,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量,培养倾听和沟通能力。

2.结合方式:

自然故事会: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元素(如树木、动物、天气)编故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自然词汇积累: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与自然相关的词汇,如“花朵”“昆虫”“季节”等。

自然日记: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在自然探索中的所见所感。

(三)社会领域

1.目标:通过自然探索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2.结合方式:

小组合作:在自然探索活动中设计需要团队合作的任务,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

环保行动:通过参与环保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角色扮演:在自然环境中模拟社会生活场景,帮助幼儿理解社会规则。

(四)科学领域

1.目标:通过自然探索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初步的科学思维。

2.结合方式:

自然观察: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天气的变化等。

实验探究:通过简单的自然实验,让幼儿了解自然规律。

问题解决:在活动中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艺术领域

1.目标:通过自然探索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艺术表达的兴趣。

2.结合方式:

自然艺术创作:利用自然材料(如树叶、石头、树枝)进行艺术创作。

自然音乐:利用自然声音(如鸟鸣、风声、流水声)进行音乐活动。

自然绘画:在户外写生,让幼儿用画笔记录自然美景。

通过将自然探索活动与五大领域相结合,可以全方位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长。这种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也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活动目标、内容、实施步骤和评价标准

在设计自然探索活动时,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实施步骤和评价标准是确保活动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关键。以“秋天的树叶”为例,适用于中班幼儿。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秋天树叶的变化特点(如颜色、形状)。认识常见的树叶种类。

技能目标:提高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锻炼动手能力,学会用树叶进行艺术创作。

情感目标: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环保意识,懂得爱护植物。

社会目标: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二)活动内容

树叶观察: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秋天的树叶,注意颜色、形状和纹理的变化。

树叶收集:让幼儿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进行分类和整理。

树叶手工:用收集的树叶制作拼贴画或书签。

树叶游戏:开展“树叶配对”或“树叶分类”游戏,巩固对树叶的认识。

讨论与分享: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树叶会变黄”,并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三)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关于秋天树叶的图片、视频或绘本;准备手工材料(如胶水、彩纸、剪刀)。

幼儿准备: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衣物,携带小篮子或袋子用于收集树叶。

2活动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秋天树叶变化的视频,或讲述一个与树叶相关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3.户外探索:带领幼儿到幼儿园的花园或附近的公园,观察和收集树叶。引导幼儿描述树叶的颜色、形状和触感。

4.树叶分类:回到教室后,让幼儿将收集的树叶按颜色、形状或种类进行分类。

5.手工创作:提供材料,让幼儿用树叶制作拼贴画或书签。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独特的作品。

6.游戏与讨论:开展“树叶配对”游戏,让幼儿将树叶与对应的图片配对。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树叶会变黄”,并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7.活动总结:教师总结活动内容,表扬幼儿的表现,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自然。

(四)评价标准

1.参与度:幼儿是否积极参与活动的各个环节(如观察、收集、分类、手工)。

2.认知表现:幼儿是否能正确描述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种类。

3.技能表现:幼儿是否能独立完成树叶分类和手工创作。

4.情感态度:幼儿是否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5.合作能力:幼儿是否能在小组活动中与同伴合作和分享。

通过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内容、实施步骤和评价标准,可以确保自然探索活动的有效性和教育价值,同时为幼儿提供丰富而有趣的学习体验。

三、自然探索主题课程设计示例

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自然探索主题课程时,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一)小班

特点:好奇心强,注意力时间短,喜欢模仿和简单操作。

1.主题:春天的花园

目标:认识春天的植物和昆虫,感受春天的气息。

活动:观察花园中的花朵和蝴蝶。用彩纸制作简单的花朵手工。模仿蝴蝶飞舞的动作。

延伸:播放春天的音乐,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好。

2.主题:小动物的家

目标: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观察蚂蚁、蜗牛等小动物。用积木搭建“小动物的家”。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延伸:讲述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如《蚂蚁和西瓜》。

(二)中班

特点:动手能力增强,喜欢探索和合作,初步具备观察和表达能力。

1.主题:秋天的树叶

目标:观察树叶的变化,了解秋天的特点。

活动:收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用树叶制作拼贴画。讨论“为什么树叶会变黄”。

延伸:组织“树叶分类”游戏,让幼儿按颜色或形状分类。

2.主题:昆虫的世界

目标: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其生活习性。

活动:观察蝴蝶、蜜蜂、蚂蚁等昆虫。用黏土制作昆虫模型。讨论“昆虫对人类的作用”。

延伸:播放昆虫的纪录片,让幼儿了解更多昆虫知识。

(三)大班

特点: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喜欢探究和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1.主题:水的循环

目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培养环保意识。

活动:观察雨后的水坑和蒸发现象。进行简单的“水的循环”实验(如用热水和冰块模拟蒸发和凝结)。讨论“如何节约用水”。

延伸:组织“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让幼儿设计节水海报。

2.主题:植物的生长

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和记录能力。

活动:种植豆子或向日葵,观察其生长过程。记录植物的生长日记(如高度、叶子数量)。讨论“植物需要什么才能生长”。

延伸:组织“植物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种植的植物。

通过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自然探索主题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激发其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究欲望,同时促进其认知、情感、社会性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皎红.幼儿园教育的时代新挑战:让幼儿在自然中学习[J].学前教育研究.2023,(1).

[2]吕昳颖.幼儿园种植活动的组织实施策略[J].教师.2022,(3).

该论文系2024年度平顶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自然探索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YKT2024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