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径初探

尚天香
  
大通媒体号
2025年13期
景泰县喜泉镇南滩小学 甘肃 白银 730400

[摘要]随着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推进使用,国家对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越来越重视,但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制约德育教育功能的实现,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业务培训、教研共同体的打造几个方面着重分析策略,以期为农村小学打造专业化的道德与法治课的师资队伍。

注: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BY【2022】G254号)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专业化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讲好道德与法治课,是每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神圣职责。但农村小学由于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长期滞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严重不足,提升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专业化成长势在必行。

一、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队伍的现状

(一)专任教师严重缺少。从目前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情况来看,大多数是由本班语文、数学教师兼任,专任教师稀缺。兼职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缺少足够的专业知识,对课程标准缺少钻研,对教材内容缺乏挖掘,对课堂教学不够重视,上课应付现象普遍,专职教师缺失成为妨碍道德与法治课有效实施的明显问题。

(二)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在农村小学,教研组都以语文、数学这样的主科为主,道德与法治课教研组缺少建设,学科存在感很弱。因为都是兼职教学,即便有专任教师,也是光杆司令,所以教研实效性不强,学校无法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提供教研活动的条件。且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一般都是非考试科目,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时间缺少保障,课时被挪用或占用的情况普遍存在。教研活动没有课程领衔人物、研讨问题缺少课堂经验支撑,很多时候都是走走过场。

(三)专业培训不足。由于道德与法治课在学校地位比较低,专业培训与其他主课相比存在级别低、次数少的问题。大多教师本身兼有繁忙的考试课程教学任务,所以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上也比较弱。长期发展导致教师的课程理念落后,在教材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很难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求。现行的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涵盖了价值观教育、品德、社会、历史、地理、生物、心理学、军事、国际关系、法律等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所有学科里最高的。然而,道德与法治老师大多是兼任,专业知识欠缺,专业培训效果比较低下,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径

(一)优化教师队伍,配齐师资力量

《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应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初、高中应配齐专职思想政治课教师,并实行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特聘教师制度。就农村小学来看,不管是何种身份的老师,关键是要具有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基本素质,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优化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队伍,一是要建立思政课教师的人才引入机制,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能够胜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的人才,用新鲜的血液唤醒沉睡的课堂。二是从现有的教师中挑选愿意承担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任务的老师,通过培训学习成长为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三是就兼职教师加强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专业知识,使其能够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水平

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储备,包括道德、法律、政治、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必须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

第一,提升教师的思政素质。中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具备正确的三观,就会影响学生三观的培养。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把好政治关,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学习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

第二,提升教师的学科理论素养。通过同事交流、专业培训、自我反思、课标研读、教材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学科素养。教师还要养成关注新闻热点的习惯,把新闻热点资料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

第三,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思政教师除了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之外,还要在学习新课程标准上下功夫,钻研各学段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专家讲座、学科教学案例和专题研修等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

(三)推动教学研究,打造教研团队

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专业化的成长,需要集合大家的力量,汇聚众人的智慧。首先要加强校本教研。针对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学校必须提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可以由专职教师、学校领导作为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组长,负责全校的学科管理和研究工作,制定教研计划,保证教学教研工作正常开展。其次要城乡结合开展互助教研。加强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之间的联系,组织农村教师参加公开课和讲座,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选派教师观摩参加城区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的教研活动,通过“空中课堂”搭建参与集体教研的平台,不断更新教师对道法课的认识,熟练掌握思政课教学策略,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再次要打造教研共同体。学校可以联合本乡镇的兄弟学校,建立教研共同体,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形成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也可以借鉴“走教”的形式,让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乡镇、县域范围内“走教”,实现优质课堂资源的共享。也可以争取让教师参加道德与法治课的“名师工作室”“学科基地”等团队的活动,观摩专家团示范课程,开展相关研修等,推动共同体教研活动开展。

结束语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推动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专业化成长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和师资队伍的现状,需要持之以恒的行动才能改变,才能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曾庆芳.专业施教是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中国教育报2024-07-02

[2]吕晓新.D市农村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1.0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