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文化自信视域下皖西革命文化赋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创新的探索和思考

邱龙
  
大通媒体号
2025年14期
皖西学院

[摘要]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路径,可以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丰富课程教学内涵,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这也是传承和弘扬皖西革命文化,推动文化强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融合路径,充分发挥皖西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自信,皖西革命文化,教学创新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简称《纲要》)课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旨在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帮助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更好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皖西革命文化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意蕴,将其与《纲要》课教学相结合,既能让当代大学生传承红色血脉和坚持文化自信,又能让《纲要》的充满新活力,提高本课程的实效性。

一、皖西革命文化的内涵

皖西即六安,是久负盛名的革命老区,被誉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策源地”。皖西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六安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创造的反映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它包括了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其中物质层面的革命文化在六安保留众多,六安市登记在册的革命遗迹533处,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6,市级以上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37处,烈士纪念设施5857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86处。制度层面的革命文化,比如六安党组织建设制度、军事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公田制度、税收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精神文化层面,如大别山精神和淠史杭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皖西革命文化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和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史的重要见证者,是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中国革命文化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与此同时,皖西革命文化是在大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鲜活、最有效的现实教材之一。皖西革命文化扩展和丰富了中国红革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创新和发展,是对大学生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源泉。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纲要》课融入皖西革命文化的必要性

1.坚持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

《纲要》课是对大学生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和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之一。在课程中融入皖西革命文化,让学生了解本土红色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提升文化自信。皖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是人民军队的重要策源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安徽的重要建党基地,这里是安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地方,这里诞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许继慎和六星上将洪学智,走出108位开国将军,拥有十大将军县的两个——金寨县和原六安县、全国第一大红军县——金寨县,建立的皖西革命根据地占据鄂豫皖苏区的半壁江山,战斗48天的苏家埠大捷是红军史上以少胜多的最大胜仗;这里创建了18支师以上的红军队伍;皖西是安徽及大别山区的抗日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也是解放战争中原突围的发生地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挺进地,是渡江战役的后勤保障基地之一,是抗美援朝的兵源地之一。也是新中国建设的一块热土,拥有历时14年建设的新中国的最大水利灌溉工程——闻名世界的淠史杭工程等”。大别山精神和淠史杭精神让广大大学生对皖西革命文化的创造者们,给予崇高的敬仰和钦佩,也会因为皖西革命先辈们的人格伟大、品德高尚而让大学生们产生信仰的正能量心理,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2.丰富教学内容的需要

《纲要》课内容涵盖面广,但教材内容受篇幅和教学大纲安排限制,难以全面深入地展现各地的革命历史。皖西革命文化的融入可以为《纲要》课程的教学补充必要的地方革命史料,使教学内容更加丰裕、充实、鲜活和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打破大学生对历史的距离感,尤其让大学生对中国革命文化产生浓厚的亲切感,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纲要》课和中国革命文化的学习兴趣。

3.提升教学效果的需要

传统的《纲要》要课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方面,较为保守和简单,大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比列较低。皖西革命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感染力,将其融入教学可以采用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红色故事讲述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4.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皖西是红色的沃土,28年红旗不倒、为中国革命牺牲了30 万英雄儿女,为新中国创建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丰功伟绩,革命文化是我们这块沃土上的最大特色,赓续红色血脉,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许多共性,作为皖西的本土高校,学习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神圣的历史责任和现实需要。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纲要》要课融入皖西革命文化的创新路径

1 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要深入探索和追寻皖西革命文化与《纲要》课在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例如,在讲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内容时,可以引入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的历史事件,介绍无产阶级军事家许继慎的光辉一生、六星上将洪学智的重要功绩等,让学生了解皖西地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期,介绍新四军四支队的抗日事迹,展现皖西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解放战争时期,可增加:中原突围皮定均部队在皖西战斗、刘邓大军在六安的张家店大捷;讲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可介绍水利工程淠史杭工程的建立和贡献。讲述农村改革时,可以增加原属六安地区的肥西县山南和六安县三十铺的包产到户。通过将皖西革命文化有机地融入课程章节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生动、富有地方特色。

2 创新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皖西革命文化案例,比如学习长征时,开展红25军长征史案例教学:它是最早胜利到达陕北的红军长征队伍,长征中平均年龄最年轻的革命队伍,平均年龄不到18岁;唯一一支长征途中增加人数的红军队伍;领导人伤亡最大的红军队伍: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积劳成疾而去世、政委吴焕先英勇牺牲,军长程子华和副军长徐海东重伤等;唯一在长征中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队伍;唯一发展地方游击武装的红军队伍。教师引导大学生分析案例,探讨红25军长征胜利的历史原因和红军长征精神的精髓和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地教学法

努力挖掘六安市目前保存广博的革命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活动。例如,带领大学生参观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皖西博物馆红色文化展、六安市红色档案展、中共六安特别支部旧址、中共六安特别区委成立旧址、裕安区独山革命旧址群、苏家埠战役纪念馆、金寨革命烈士纪念馆、霍山红色文化区域中心纪念馆、许继慎陵园、金寨县汤家汇苏维埃红色小镇、金安区刘邓大军张家店战役纪念园等,让大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六安革命先辈的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精神。在实地教学过程中,既可以选择思想政治课教师讲解,也可以选择学生代表提前准备相关史料和文献,写好现场讲解的文字,尝试翻转课堂;使大学生们获得更加具体、深刻和触动灵魂深处的学习体验。同时,鼓励大学生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收集资料、拍摄照片,为后续的课堂讨论、作业、实践报告包括课程论文撰写撰写提供素材。

(3)多媒体教学法

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甚至目前最火的人工智能技术,把皖西革命色文化以图片、视频、音频、动漫甚至虚拟影像等多种形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例如,播放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让大学生了解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历程;播放《国家记忆.无衔将帅:许继慎》,介绍这位鄂豫皖苏区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功勋卓著的一生,感悟革命先辈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和矢志不移还课在课件中增加革命文化的相关图片,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皖西革命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推送皖西革命色文化相关的专著、文章、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料,拓宽学习皖西革命文化的渠道。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现皖西革命文化与《纲要》课教学融合的关键。高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督促授课教师在教学理念和学术研究、教学改革方面不断进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皖西革命文化的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皖西红色文化的参观学习、专题培训、学术会议和实践研学,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了解皖西革命文化的研究现状;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脚踏实地的开展皖西革命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为课堂教学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同时,还可以聘请全国尤其是本省内的皖西革命研究专家、皖西籍开国将军和革命英烈的后代等作为兼职教授,定期到学校举办皖西革命文化相关的学术讲座和革命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提升师资力量。

4.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1) 红色文化主题调研

组织学生开展以皖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如 “革命文化在皖西的传播和传承现状调查”、“皖西革命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调查”、“皖西革命文化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融合的调查” 、“淠史杭工程现状和美丽安徽建设的调查”、“皖西革命文化与现代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的结合调查”等等。学生通过时地采访考察、参观研学、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和数据,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撰写调研报告。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皖西革命文化,增强对革命文化的传承意识和热爱程度。

(2)红色文化创意作品创作

鼓励大学生以皖西革命色文化中的人物、故事为原型和素材,开展革命文化的创意作品制作,如革命主题的人物卡通、在各种重大节庆日举办皖西革命文化主题书法展(赛)和摄影作品展(赛),尝试举办年轻人喜欢的革命故事剧本杀、皖西革命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或短视频制作大赛;在学校举办皖西革命文化手机游戏小程序创作大赛、皖西革命文化散文或诗歌创作大赛等等。通过创作活动,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对皖西革命文化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大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皖西红色文化开展潜移默化式的继承,同时创为皖西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发展提供创新的形式和载体。

(3)红色文化志愿服务

组织学生参与革命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在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革命文化旧址等处担任义务讲解员,为游客讲解皖西革命历史;参与皖西革命文化宣传活动,走进社区、中小学,向群众和青少年宣传皖西革命文化。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皖西革命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结论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将皖西革命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路径,可以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丰富课程教学内涵,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这也是传承和弘扬皖西革命文化,推动文化强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融合路径,充分发挥皖西革命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树人的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培养更具文化自信、更有创新活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霞.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2]朱小曼.革命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价值、问题、实践.湖北开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20(13):146-150

[3杨明宇 王炳林.革命文化的科学内涵与传承弘扬.]思想教育研究.[J].2024(10):75-81

[4]六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红色六安.[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六安市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 六安市新四军历史和红色文化研究会.六安红色地标.[M]北京:团结出版社

基金项目:2021年皖西学院质量工程项目:互联网+背景下融合皖西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研究(wxxy2021056)

作者简介:邱龙(1971.3-),男,汉族,安徽六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红色文化研究。单位邮编:2370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